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在东莞,一场以“厕所革命”为名的民生实践,正悄然改写人们对公厕的刻板印象——从昔日“脏乱差”的避之不及,到如今“星级公厕”的舒心体验,科技赋能、文化浸润、长效管养等的多维创新,让“方便”之事越来越方便。
截至目前,东莞全市已升级改造公厕1846座,建成“星级公厕”108座。一个个经过改造的公厕,不仅刷新了城市“颜值”,更如同散布在城市中的温暖坐标,映射出东莞打造湾区品质之城的民生情怀与文明追求。
从“如厕难”到“如厕易”:织就便民服务经纬网
入夏以来,东莞的天气愈加炎热,在市中心送外卖的小哥们常常会趁着间隙到市中心广场的公厕上个厕所,洗把脸,再到爱心驿站坐下来休息一下。“这边隔个几百米就能找到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而且基本都有可以休息的地方,有的还能吹空调,对于我们这些户外工作的人来说很方便。”谈起公厕的建设,饿了么外卖小哥胡宇不禁点赞。
▲市中心广场6号公厕
便民、利民,是公厕的首要属性。从2018年开始,按照从景区向全域、从城市向农村延伸的工作部署,东莞市便通过政策引导、规范标准等方式推进全市“厕所革命”,印发《东莞市“厕所革命”行动工作方案》,并对标国家标准编制了《东莞市公共厕所升级改造技术指引》,进一步提升公共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
▲东莞“星级公厕”专用logo
公厕的建设从选址开始,也难在选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选址难及报建手续繁琐,曾经一度制约了公厕建设项目落地,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加强了与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沟通,指导各镇(园区)积极推广装配式公厕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我市公厕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厕所建设工作,有效降低了公共财政资金的压力。
位于市中心广场南广场玉兰大剧院东侧的6号公厕是引入社会资本改造的公厕代表之一。该公厕建于2004年,经过多年使用,出现了设施老化、环境欠佳、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满足市民对公共卫生设施的高标准要求,如今在东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的助力下进行了扩建,通过调整厕位,增设无障碍通道、母婴间、爱心驿站等,成了颇受欢迎的公厕。
▲公厕内光洁如新的洗手台
走进其中,记者便被吸引住了,1:2的男女厕位比例、光洁如新的洗手台、烘手器等一应俱全的设施,搭配贴心摆放的便民用品,构建起舒适便捷的如厕环境。市市政园林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人流量大的市中心广场,这样的高品质公厕就有6个,即使是旅游旺季,也基本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如厕需求。
从“有需求”到“优体验”:打造城市文明新名片
东莞公厕的升级,不仅是硬件的迭代,更是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茶山镇寒溪水村旅游公厕
在茶山镇寒溪水村旅游公厕,每一处细节都暗藏巧思——入口处的电子屏实时显示厕位使用情况,洗手台前的感应装置自动出水,母婴护理台、儿童坐便器等一应俱全,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与传统公厕的异味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发现,即便是在人流高峰时段,公厕地面依然干燥整洁,智能除臭系统通过光触媒技术分解异味,让“如厕无味”成为现实。
▲茶山镇寒溪水村旅游公厕内部
为了提升市民的使用体验,东莞没少在科技应用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引进新型移动公厕,使用除臭机、光触媒材料、智能自消洁等方式,有效消除氨氮,分解异味,保证公厕环境洁净舒心;另一方面,通过在公厕设计上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传统粪尿处理带来的污染问题。
▲南城元美公园STP智能无水卫生间
在南城元美公园,就有一座“黑科技”公厕,该公厕采用STP技术,全程无需水冲、无需化粪池、无需污水管网,粪尿通过可降解膜独立打包后,经生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以前的老厕所总有人抱怨冲水声大、浪费水,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我们打扫起来也更加轻松。”负责维护的环卫工人何大叔对记者说道。
▲无障碍卫生间内带扶手的坐便器、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齐全
走访过程中,还有不少特殊群体表达了对公厕升级改造的意见。东城旗峰公园公厕的无障碍卫生间内,带扶手的坐便器、便利的洗手台、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齐全,一位使用轮椅的市民告诉记者:“以前出门最怕找厕所,现在有了无障碍通道和专用设施,安心多了。”而这样的无障碍设施,在全市二类标准以上公厕覆盖率已达到了100%,“星级公厕”更是标配第三卫生间、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助力解决残障人士、老人、母婴等特殊群体的如厕难题。
从重建设到强管养:让“方便”之事可持续
公厕“建好”是基础,“管好”才是关键。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智能设备因维护成本高而闲置,个别乡村公厕被贴满小广告,无障碍厕所偶尔被占用堆放清洁工具等。对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建立了“市民扫码评价+第三方巡查”的双重监管机制,并通过文明标语、社区宣传引导市民参与维护。
▲在每一座公厕的入口处,均可以看到“城市服务码”和相关管理制度
在每一座公厕的入口处,均可以看到一张“城市服务码”,市民若是发现厕所存在气味重、设施损坏等问题,便可以扫码反映,相关问题传输至后台后,便会分发给相关的监管单位或承包公司,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与此同时,依托“城市服务码”所在的“一键找城管”小程序,还能在城市服务地图中查找附近的公厕,实现就近如厕。
▲公厕落实专人专职专责管理
而为了实现常态化监管,东莞更是将公厕纳入了精细化管理考核内容之一,并在2024年推出“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10条”,明确公厕落实专人专职专责管理、不得占用母婴间、残疾人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附属设施等要求。其中,茶山镇实行市场化管理,制定了管理办法和公共厕所所长制,每月考核并接受群众监管,使公厕日常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
▲谢岗镇育贤湖公园公厕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年来东莞的街头还出现了许多很像景点的公厕,它们有着风格独特的外观,融入了诸多东莞元素。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东莞在公厕建设中强调“一厕一景”,例如麻涌镇“魁楼晚望”公厕以龙舟竞渡为设计主题,谢岗镇育贤湖公园公厕外部墙面增添了“银瓶揽胜”文化墙,茶山“稻田公园”公厕则用稻草艺术装饰走廊。“这些元素让市民在‘方便’时也能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浸润,无形中增强了城市认同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
▲市民在公厕内的爱心驿站休息纳凉
从环境的洁净舒适到设施的智能便利,再到管养的精细精准,都体现了一座城市在民生投入上的极致用心,东莞“厕所革命”不仅改写了公厕的刻板印象,更以“小切口”推动城市文明“大提升”。随着老龄友好、儿童友好等政策相继出台,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东莞将逐步推进全市公厕无障碍、适老化等工作,全力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厕服务体系,助力早日全面实现“找厕无忧、如厕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