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漫看|高校采购乱象背后谜团待解
东莞+ 2025-05-22 14:07:55

近日,重庆三峡学院采购防火墙及DNS设备,中标产品报价85万元,被指是网购价不足300元的路由器,引发关注。

对此,重庆三峡学院发布情况说明称,中标产品与该校要求的网络防火墙技术标准严重不符,申请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5月13日,该校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已介入处理。

郑伟华/漫画

点评:

近日,重庆三峡学院网络设备采购项目引发社会热议。虽然校方已及时叫停并重启采购流程,但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高校采购制度的警钟。

高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其采购行为必须经得起公众监督和专业检验。当前部分高校采购项目出现“天价中标”现象,不仅造成公共资金浪费,更损害高校的公信力。

采购公平事关公共利益和学术诚信,要构建规范高效的采购体系,必须多管齐下,可以通过建立专家论证制度,由独立第三方对采购需求进行专业评估;推行全过程电子招标,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重大采购项目应主动公开技术参数和评标细则等方式,形成长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采购管理。按照“谁采购谁负责”原则,明确职责划分与归口管理,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科学划分类型,实施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对科研急需设备、耗材和服务的采购政策等。

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管理现代化。只有将采购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建立透明的采购机制,确保每一分科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确保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字:刘瀚擎 制图:郑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