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东莞构建红色教育“生态圈”,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东莞+ 2025-05-20 19:15:22

滔滔东江水,裹挟着历史的回响,传承着不朽的精神火炬,奔涌向前。

5月19日,东莞市2025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现场推进会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举行,并启动“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现场发布“重走东纵路”八大主题活动,构建红色教育“生态圈”,推动红色教育实现全域浸润。

东莞市2025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现场推进会及相关活动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举行

这是东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依托本土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这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积极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和“行走的思政课堂”,推进红色精神传承与青少年发展深度融合。

 

“行走的思政课”,勾勒红色教育立体图谱

走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东纵思政学堂”课程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正在进行。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及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原百花洞小学)小小红色讲解员向到场研学的学生讲述东江纵队的故事。

 

这是市教育局联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打造的“东纵思政学堂”研学课程,旨在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创新模式,在串珠成链的导学下,让青少年学生用双眼见证历史,用双手触摸历史,用心灵感悟历史。

在这样跨越时空的生命链接中,革命英烈不再只是抽象的符号,他们的形象既真实生动又温暖感人,他们的革命精神既鲜活深刻又庄严神圣。实践活动构建了情感共鸣场域,消除了传统教育形式与青少年参与诉求之间的代际鸿沟,增进了青少年对革命精神的体验和理解。

 

“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东江纵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大岭山镇第一小学带队教师黎见弟感动地说。

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是我市红色主题场馆创新红色教育的精彩缩影。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既要保证理想信念教育主旨的传达,又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心灵触动。今年开学以来,各镇街(园区)、学校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从东江纵队的铁血征程到炮台遗址的历史警世,用多元实践勾勒出红色教育的立体图谱。

 

高质量发展,用好红色文化势在必行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鲜亮底色,是光明、勇气、热血和希望的象征。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肯定红色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曾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进红色文化传播中肩负着特殊使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通知》。5月13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调研,强调要用活用好东莞红色资源,发挥好宣传教育功能,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更加生动可感。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也高度重视我市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深入基层调研指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发展成为闻名全球的国际制造名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用好红色文化势在必行。

让红色教育,在传承弘扬中深入人心

红色历史璀璨夺目,革命文化历久弥新。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立足东莞本土红色资源,今年以来,东莞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十大重点项目,深入开展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课大比武”活动,推出东莞首批30个红色研学点,建立起全市中小学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全覆盖制度,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从“研、行、思、写、讲、听、唱、观”八大维度,面向全市师生策划开展“重走东纵路”等八大活动,不断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向深入。

 

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市教育局还成立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启动了东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其中,专家指导组由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龙教授担任顾问,华南师范大学马院关锋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在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名师以及教研员,为我市红色教育注入最强智库力量。

在新时代下,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不仅需要看见真实的生命,更需要在生命之间创建深度的链接,让红色教育既保持信念高度,又具备青春温度,在当代的传承弘扬中深入人心。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东莞将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泛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将“大思政”建设向纵深推进。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黄凯桐 图片:记者 李梦颖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