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来
在东莞这片红色热土上
各镇街、学校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
带领学生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让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从东江纵队的铁血征程
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
从炮台遗址的历史警世
到科技基地的未来展望
各镇街、学校用多元实践
勾勒出红色教育的立体图谱
5月16日,洪梅镇中心小学师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和海战博物馆,参观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及复原场景,深入了解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程。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到“敌后游击战争开展”,珍贵史料展现了先烈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担当。在“英烈墙”前,全体肃立聆听曾生、林平等先烈事迹,馆外军事模型的观摩更是激发同学们“强国有我”的使命感。

近期,松山湖第三小学、沙田镇第二小学、万江实验小学、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等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启红色探索之旅。通过参观500余幅历史照片、98件珍贵文物,聆听“小鬼班”等革命故事,感受东江纵队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历程。学生们在观后感中写道:“看到破旧的军毯和带弹痕的军帽,才真正明白什么是艰苦卓绝”“‘小鬼班’的同龄人用勇气和智慧保卫家园,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在参观国防重器时,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坦克、歼击机等重型武器的魅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5月12日,黄江镇中心小学学生赴罗氏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馆内丰富的文物与照片生动展现了罗氏家族在革命历程中的贡献,同学们通过讲解深入了解了罗氏族人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英勇事迹,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忠于党、矢志为民”的崇高精神。在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中,大家深刻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时代责任感。

4月30日,沙田镇第三小学开展“江畔重拾沙田美 领巾再叙家乡情”活动,学生聆听老党员讲述疍家文化变迁,学唱咸水歌,在先锋渔村港湾对比新旧渔村风貌。通过“写给2035年的沙田”寄语、共绘“未来滨江蓝图”等环节,将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结合,激发“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4月22日,东莞高级中学组织学生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与东莞理工学院,在了解东江纵队历史后,参观卫星地面接收站、机械生产实训中心。学生们在“红色历史+现代科技”的碰撞中表示:“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我们团结奋斗,高校的科研成果让我们看到未来,要努力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在中国海军建军节到来之际,虎门镇北栅小学联合沙角小学,带领学生探访沙角炮台旧址,通过小导游讲解、时空对话表演,重现1841年沙角之战的壮烈场景。师生向英烈敬献鲜花后,走进沙角部队,体验叠“豆腐块”被子、参观现代兵器装备。学生们感慨:“锈迹斑斑的古炮是历史的警钟,整齐的军营是纪律的榜样,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保卫祖国。”

南城第一初级中学于4月22日组织初一学生及家长志愿者开展“重走东纵路”徒步研学,15公里行程中参观红色旧址、完成生态观察任务,家长与教师协同引导学生感悟东纵精神。家长反馈:“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接受教育,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家乡的红色底蕴,家校共同种下爱国种子。”

4月,常平中学赴桥梓村红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师生走进周氏宗祠(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了解1927年东莞第一个县委机关的建立历程以及东宝工农革命军配合广州起义的历史。斑驳的砖墙、泛黄的史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早期共产党人“坚守信念、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4月,东城三小、六小和东城小学师生代表齐聚东城街道榴花公园抗日纪念亭,在国歌声中肃立致敬。师生代表在抗日纪念亭聆听党史干部讲述1938年榴花抗日战斗史,思政教师以实景课堂串联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铭记历史。活动中,师生通过朗诵、献花、唱队歌等形式缅怀先烈,少先队员以铿锵歌声承诺传承革命精神。

未来
东莞的“行走的思政课”
将继续深耕历史根系
厚植时代养分
引领更多青少年
在历史与现实的激荡中
成长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
时代使命的勇敢担当者
让革命精神在莞邑大地
永续传承、熠熠生辉!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全方位了解东莞教育

东莞慧教育
微信订阅号

东莞市教育局
微信服务号

东莞慧教育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