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麦洲岛,绿树成荫,风景秀丽。
5月19日,在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和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举行“东莞市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模式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东莞精神卫生服务迈向“家门口”的新阶段。
这是东莞完善三级精防防治网络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将通过“专业下沉、服务前移”,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治已病”向“防未病”延伸,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从“专业干预”向“社区融入”拓展,真正实现“心理服务零距离,健康关爱在身边”的美好愿景,为千万东莞市民构筑起温暖的心灵港湾。
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副主任谭文艳,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毛东波,市卫生健康局疾控科科长钟冠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周亮教授,市七院党委书记潘海恩、院长钟文彬、副院长李永胜,以及全市33个镇街(园区)卫健部门负责人、社卫中心分管领导、精防医生等近150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东莞精神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建立起“市—镇—社区”三级心理服务网络,覆盖社区、学校、企业等多个场景,系统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
2025年至2027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重点。东莞作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制造业大市,而且是全国5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基层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尤为迫切。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既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更是温暖守护的“第一线”。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永胜表示,本次试点将着力打造三大特色体系:构建“市-镇-社区”三级联动机制,让优质资源浸润基层;推行“一人一档”精准服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撑起守护伞;培育特色心理服务品牌,让心理健康服务更有“温度”。
具体来说,本次试点工作选取东莞市石排镇、大朗镇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石排镇和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挂牌成立区域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中心,这标志着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区域分中心首先在两镇扎根。其中,石排分中心将辐射服务周边6个镇区,大朗分中心将覆盖周边6个镇街(园区),形成精神卫生服务的新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将创新组建多学科专业团队,强化区域精神卫生防治功能,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努力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涵盖疾病诊疗、疾病管理、社区康复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我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
同时,各试点要进一步发挥基层优势,立足辖区居民实际需求,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服务,努力摸索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与经验,让专业关爱更贴心、更暖心。
为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试点社区将打造集诊疗、咨询、康复于一体的精神心理门诊,并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全科医生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启动仪式后,谭文艳和周亮教授分别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重点工作部署及质控工作解读》《广州市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经验》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为项目试点工作注入了专业智慧与创新动能。
“这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健康东莞建设的生动实践。”潘海恩表示,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将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心理健康服务网”,让专业、温暖的心理服务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位市民的心田。
毛东波认为,此次试点工作是对市民心理健康的庄严承诺,期待试点镇要倍加珍惜机遇,大胆求新,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努力摸索出一套更适合我市精神卫生服务特点的新模式与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