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名学子齐聚东莞,感受科技与智慧的碰撞!
东莞+ 2025-05-19 14:24:01

5月17日,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在莞城建设小学顺利举行。

来自珠三角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中小学校、科技教育机构,以及珠三角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共同体组成单位的128个单位、671支队伍,948名选手参加活动,全方位展示了珠三角科学教育的改革创新形态,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内容丰富:奏响科技劳动教育的强音

城建设小学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围绕“力行·立美”的办学理念,投入充足资源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多次承办市级科技节、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等活动,并在省市级科技竞赛中屡获殊荣,为青少年探索科学创设鲜活课堂。

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玮致辞表示,莞城始终以“学在莞城”为教育品牌,坚持“劳动为基、创新为翼”的育人路径,将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

本次活动既是对莞城‘科技劳动教育’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区域协同育人的有力推动。张玮表示,希望通过打造智能机器人竞技、创意拼搭等劳动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让“以劳启智、以创促学”的理念在莞城落地生根,期待通过专家研讨、师生交流,进一步凝聚“科学教育共同体”的智慧,为珠三角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学会会长罗隆博士指出,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既有专家讲座,也有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还有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项目展示。九届活动共有近1万人次师生参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子。

罗隆博士期望,活动打造成珠三角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新平台,打造特色广大师生用好活动的平台,以活动课程化思维推动项目在学校常态化开展希望活动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爱科学、爱劳动种子,提高同学们对未来发展的认识。

开幕式还为在第九届科技劳动教育论文与案例征集活动中获奖的教师颁奖。经过严谨细致的评审,14 篇论文(案例)获一等奖,18 篇获二等奖,21 篇获三等奖。其中,莞城建设小学的科学教师赖妙榕老师、江坤凤老师获二等奖,蔡希玉老师获三等奖。

竞技活动:多维度激发创新思维

本届活动以科技赋能劳动理念,举行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128个单位、671支队伍、948名选手分成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在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赛、智能无人车行驶积分赛、迷宫逃脱、智能快递、机器人DIY擂台赛、轨迹竞速赛-重走长征路、传感器与科技创新挑战赛、创意拼搭共八大竞赛项目中同场竞技。

比赛中,小选手们通过编程、拼装、调试等环节,完成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智能快递分拣等任务,充分展现珠三角青少年在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融合领域的创新成果。

经过激烈角逐,各竞赛项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在活动上对获奖者进行颁奖。参赛学生纷纷表示,本次交流活动不仅让自己将所学的科技劳动教育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还为大家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今后将继续探索科技与劳动的奥秘,追求科学梦想。

交流研讨:共探科技劳动教育融合路径

活动同期举办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会。来自东莞、深圳、惠州、河源、韶关等地的名师工作室、教育家培养工程工作站的带头人及成员在研讨会上进行科技劳动教育工作交流。

听完精彩的分享,罗隆博士对大家对本届活动的支持与参与表示感谢,对大家对科技劳动教育工作的情怀和用心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继续进行挖掘与探索,取得更多教研成果。他希望珠三角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共同体能够联合开展更多活动,促进各地师生的交流。

科技赋能劳动,创新引领未来。第九届珠三角科技劳动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智能机器人交流活动是一场教育的盛会,其顺利举行标志着珠三角地区在推动科技劳动教育融合、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期待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劳动教育更加蓬勃发展,涌现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黄凯桐/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