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龙船忙保养,蓄势待发游东江
魅力万江 2025-05-18 13:57:20

图片

5月1日,“正丫起龙”仪式在万江滘联举行,拉开了今年东莞“龙舟月”的序幕。在万江,接下来最重要的龙舟活动便是农历五月初一的“东莞龙舟第一景”,届时,26个传统社区的龙舟队将一同在东江游龙趁景。

从“起龙”到“东莞龙舟第一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似是等待的“空窗期”,实则是各社区筹备龙舟活动的“黄金时段”。此刻,“护龙人”也忙着对龙舟进行全方位的维修保养,确保龙舟在游龙盛会中展现最佳状态。

保持龙舟的“精气神”

图片

走进万江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师傅们正忙着刨木、拼装、钉钉子,合力制作一条杉木大龙舟。在基地的另一头,年轻师傅正一丝不苟地给龙头刷漆翻新,更换老旧配件。过去十来天,他们已经为滘联社区张屋、麦屋、李屋3个村的龙舟检修保养。“正丫起龙”的松木龙舟每年也是由他们来检修,目前,他们正等待松木龙舟晾干之后再细致检修。

图片

据该基地负责人胡庆昌介绍,该基地一共有8名龙舟维修师傅,每年的东莞“龙舟月”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从5月1日“正丫起龙”到现在,该基地一共接到了市内8个龙舟维修的订单。“我们维修龙船都是上门服务。因为破损的龙船再通过水路送到我们这里来维修,在行水的过程中受压,对龙船来说又是二次伤害。”万江的龙舟制作、维修技艺远近闻名,目前该基地有两名维修师傅已经外派到东坑镇维修龙舟。

据了解,一条龙舟经过长时间存放或在“龙舟月”期间划行,一般会出现船身裂缝、凹陷、木板腐化、配件老化、船身失去光泽等问题。每年“起龙”后,村民都会“洗龙”,在此过程中便会对龙舟“体检”,有问题就马上找师傅来修复。近年来,各村都习惯了对龙舟定期保养,保持龙舟的“精气神”。

56年的“护龙人”

在这支“护龙人”团队中,要数霍应驰最有经验、技术最好。今年70多岁的霍应驰做了56年龙舟,每一条需要检修的龙舟,任何漏洞都躲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说,

维修龙舟的主要工作是补漏、上漆、扎龙肠,如果船板开裂进水,只要上材料填补裂缝或补钉子、打磨平整即可,一般2-3日便可完成。要是木板腐化,就要取出来再换上新木板,工期就会长一些。

在霍应驰的职业生涯中,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条龙舟几乎三分之一的船身已经腐化,村民不舍得就此让龙舟“退役”,便交到了他手中。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刨木、钉钉子、拼装、打磨、上黄油,所有的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他花了很长时间,最终让那条龙舟重获新生。

除了船身,龙头更需要保养。

如果是简单的掉色,就给龙头重新上色,描出精妙的轮廓;如果是腐化严重,则要对照着原型一比一重新雕刻复原。霍应驰是雕刻龙头的老师傅,他不仅自己亲手干,还把龙头雕刻技艺传给了年轻工匠。

既是“护龙人” 也是“摆渡人”

其实,许多龙舟维修师傅本身也都是“造龙人”,就像滘联正丫村的松木龙舟,霍应驰是它的制造者,每年也定期给它保养。

“它们从这里‘出生’,历经岁月洗礼后又回到这里‘调养’,那当然要安排最熟悉的人去‘照顾’它。”胡庆昌说道。

每一条乘风破浪的龙舟,都凝聚着村民的情感和记忆。龙舟维修师傅不仅是“护龙人”,更是传统文化的“摆渡人”,他们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乡土的眷恋之情,通过刨木、雕刻、上漆每一个动作,让龙舟焕然一新,或重新赋予它们“生命”。当五月初一的鼓声响起,经过修整的龙舟再次向着东江出发时,那份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一定不会因为龙舟不再崭新而逊色,反而因为多了几颗牢固的铆钉而更加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