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古树都是时光的见证者
在东莞东坑的乡村里
选调生们正守护着这些“绿色活化石”
塔岗的百年芒果树
丁屋的“求子树”
彭屋的芒果公园
……
他们带领村民认养树木、记录故事
让老树焕发新生机
来听听古树下的青春故事
“你知道吗?我们塔岗这棵老芒果树可是村里的‘活历史书’!”驻村选调生潘经纬指着围村路上那棵格外粗壮的芒果树说道。这棵不知年岁的古树,枝干遒劲,每当微风拂过,沙沙作响的树叶仿佛在讲述着塔岗村的岁月变迁。

潘经纬特别喜欢听村民们讲古树的故事:“夏天结果时,老一辈人说他们小时候都拿着竹竿打芒果,孩子们就在树下欢呼接果子。到了晚上,村里人聚在树下乘凉聊天……”虽然现在树下不再那么热闹,但这棵芒果树依然是塔岗人最亲切的“老朋友”,见证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在塔岗文化广场的“绿色认养区”,他认真挑选了自己在村里的“绿色伙伴”。“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我们也成为了建成绿色家园的行动者。我切实体会到‘青春护绿美’的含义。青春代表活力与希望,护绿是对自然的尊重,美是我们追求的绿色愿景。”
02
在丁屋村西围门,一棵冠若垂云的古榕盘踞石基之上,枝桠间垂落的祈愿红绳随风轻摇。“第一次见到西围门那棵270岁的‘求子树’时,我就被震撼到了!”驻村选调生刘斯宇笑着说。这棵被村民尊为“求子树”的细叶榕已守望村落二百七十余载,它既是人丁兴旺的信仰图腾,更是乡村生态智慧的活态见证。

驻村期间,通过实地踏勘、线下访谈等方式,刘斯宇形成了《丁屋村绿美生态建设对策建议报告》,他发现村里有百年以上的古树6棵,都是国家三级古树,树龄最高已达两百余年,但古树名木、生态景观中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为了让古树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街的建设,形成文化反哺生态的长效机制,在丁屋村的冰泉公祠内,他以“守护古树记忆,共筑绿色乡魂”为主题,面向青年党员开展宣讲,从历史见证和乡愁记忆等角度诠释了古树守护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村内当前六棵古树现状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

随后全体青年党员们一起实地探访西围门“求子树”,了解“求子树”的文化内涵。“未来我将继续以古树保护为切口,用青年视角创新文化传承形式,在守护绿水青山中书写选调生的担当。”
如今,“求子树”的文化基因正焕发新生机。丁屋村将利用新媒体营销打造古树IP,开发沉浸式配套文化消费场景,推动古树故事融入到“民俗文化街”的建设中,打造丁屋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看着游客们围着古树拍照打卡,我就特别自豪——这棵树的故事,现在由我们这代人继续书写啦!”
03
芒果“老顽童”和
它的00后粉丝团
彭屋村的芒果,曾是这片丘陵地上最甜蜜的招牌。选调生雷杰翻阅村志时发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鱼塘边曾有成片的芒果树,后来因建设需要,只保留了50余棵老树。如今,这些月明湖边的老树依然生机勃勃。
每年四月,村里都会举行热闹的芒果树竞投活动,彭屋村委会定制芒果包装盒免费提供给投中者,支持芒果售卖和品牌推广。“老树结出的土芒果,能连皮吃,香甜爽脆!”雷杰笑着说。

但更让雷杰触动的是芒果树背后的故事。这些老树不仅承载着彭屋人世代种植的记忆,还与不远处东勤科技的玻璃幕墙大楼遥相呼应,见证着村庄从农业走向工业的转型之路。“它们是活的博物馆,提醒着我们不忘根本,也要勇敢向前。”
深受启发的她,决定为这份绿色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在村里的“捏出绿能量,乡村更漂亮”主题活动上,雷杰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分享植物知识、带领大家用轻黏土制作绿植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孩子们一边听着雷杰讲述老树的故事,一边将手中的黏土变成绿叶繁枝。“原来树根能抓住泥土,挡住洪水呀!”“我要捏一棵比老芒果还高的树!”童言童语中,雷杰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活动结束后,雷杰写道:“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植物和自然的好奇心和爱心。我们应共同努力,与青少年携手向绿而行、向美而行,让青少年从自然观察者成长为生态守护者。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对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爱。”
04
绿色守望者
“老一辈常说,这些树是庇佑子孙的‘风水树’。”吴洪练翻阅村志时发现,古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承载着村民的信仰与情感。然而,随着村庄发展,年轻一代对古树的记忆逐渐淡化,这让吴洪练萌生了一个想法:如何让这些“绿色活化石”继续焕发生机?

于是,他牵头策划了“植物认养守护”活动,号召村民认养村内的古树和绿化苗木。活动当天,村民们热情参与,有的家庭认养了榕树,有的孩子选择了新栽的树苗,并在认养牌上写下寄语。吴洪练一边指导村民修剪枝叶、浇水养护,一边讲述古树背后的故事。一位老人感慨道:“这些树陪了我们几代人,现在轮到我们来守护它们了。”

看着村民们小心翼翼地为树木挂牌、浇水的场景,吴洪练深有感触:“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生态与文化的延续。”如今,黄屋村依托古树群打造月明湖生态公园,让历史与自然共生。这场认养活动,不仅让古树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在村民心中种下了绿色传承的种子。吴洪练相信,当年轻一代开始关注这些“活历史”时,黄屋村的未来必将更加枝繁叶茂。
05
它的绿美 “合伙人”
今年,选调生康力文在走访中发现,角社村的绿化建设虽初见成效,但管护责任不明确,村民参与度不高。为此,他决定策划一场“新植苗木护绿行动”,组织青年党员们对村内新栽种的细叶榕、黄风铃等乔木及草皮进行集中浇水养护,进一步巩固乡村绿化成果,带动更多村民群众参与到绿美乡村建设中来。

在活动现场,康力文特意在细叶榕旁立了块解说牌。他一边示范修剪技巧,一边讲述:“今天我们认养的树苗,可能就是角社村未来的‘风水树’。”六十岁的明叔也主动认领了家门口的树苗:“等我孙女长大了,这棵树就能给她讲爷爷的故事了。”

如今,细叶榕的新叶已舒展开来。这棵新植的细叶榕虽暂未成荫,却是角社村绿美乡村建设的生动起点。作为驻村选调生,康力文下来打算推动建立“绿美积分”制度,通过积分兑换日用品或苗木的方式,动员更多群众加入到庭院绿化和管护的队伍中来。
来源 | 严实莞家 东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