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钟宇《青瓷裂痕》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5-15 16:43:15

寒溪河的水雾漫过龙窑时,我正蹲在窑口数裂纹。第一百三十七片碎瓷上的蜈蚣状裂痕,在晨光里张牙舞爪——像极了外婆CT片上的阴影。远处老街传来早茶客的喧嚷,惊飞了窑顶的鸟儿木棉絮。

“孩子,过来!”三叔公刚制成的粗陶坯还混杂着香灰与河泥的气息。老人围裙上的补丁褪了色,手指划过陶坯的弧度,却仍像数十年前那个醉心于瓷艺的少年。数年前“山竹”台风过后,他凝视着暴涨的寒溪河,浊流倒映出一片混杂,如老人的白发与思绪。

我摩挲着瓷的冰裂纹,突然想起外婆腌制榄角的手——那些在咸水里泡出皱纹的陶瓮,也带着相似的裂痕。调釉笔记被木棉花絮压住的一页赫然写着:“莞香灰三成,石英四成,寒溪河底泥……”

“看好了!”三叔公忽然将篦刀插入釉料,木棉花絮在刀锋上绽成金丝。陶坯在旋转台上颤动,刀痕深处裸露出赤红胎土,宛如虎门炮台遗址的夯土层。“这叫跳刀纹,当年海上丝路的瓷器,都是这么扛住‘风浪’的。”

第五次开窑那日,暴雨冲刷着龙窑的明代铭文。我攥着开窑钩的手心渗出血丝,直到第十七个匣钵裂开——胆式瓶身缠满冰裂,木棉金丝在裂痕里流淌,恍如松山湖的夜灯倒映在雨洼中。

“寒溪河见过多少碎瓷啊。”外婆的轮椅碾过窑前青苔,她颈间的手术伤痕在瓷瓶反光中泛出釉色,“你瞧这裂纹,多像腊月枝头短暂的梅花苞。”三叔公的旱烟管轻叩瓶身,裂纹竟发出古琴般的清响。

大暑那天,CT片上的阴影缩成米粒大小。我抱着瓷瓶穿过医院长廊,阳光忽然斜射进来,瓷瓶的裂纹在CT片上织出星河,那些被台风折断的莞香树枝、在窑火中碎裂的明代瓷片,此刻都化作星河里的光斑。

玻璃幕墙上,我的影子与三百年前的龙窑匠人悄然重叠。寒溪河的水汽漫进鼻腔,带来咸涩的、永恒的海的味道。阳光浸入河流,我心中的信心与希望同样普照。

作者: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三 3班 钟宇;指导老师: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