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落实东莞市建设零碳园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要求,5月14日,联泰集团在凤岗镇联泰供应链城举办“零碳园区华南示范基地” 揭牌暨签约仪式。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低碳技术经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减碳,为东莞市新能源基地建设“零碳制造”试点提供实践样本。

产业园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贡献GDP的同时,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在“双碳”目标推进、经济转型、全球供应链重塑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等多重挑战下,联泰集团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联合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和深圳明森能源,开启“零碳园区华南示范基地”建设之旅。
据悉,联泰集团在零碳园区技术解决方案领域已探索三年有余,采用能源转型、多能互补、提高能效、需求侧响应等技术路线,涵盖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绿色建筑打造、数字化管理运行以及碳交易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当前,零碳园区建设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存在技术支撑不足、成本高且稳定性差,以及标准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而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的强大科研实力,在零碳园区建设中具备显著的赋能与引领优势。此次合作,不仅能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相关院系专家教授的智慧结晶,以及校友资源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引入园区和企业,还能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东莞联泰园区作为示范项目,诚意满满。除提供必要研发经费外,还为清华大学山西研究院免费提供展示和办公场所,助力专家教授开展对外交流与一线研发工作。目前,联泰集团已注册成立新能源公司,未来若该场所发展为清华大学山西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孵化器,园区将在投资、技术购买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此次“零碳园区华南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联泰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将为东莞市乃至华南地区的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区域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声音】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禚玉群:根据规划,华南示范基地将聚焦三大创新方向:一是构建 “源网荷储” 一体化能源系统,借助华为逆变器、宁德时代储能设备等国产化高端装备,实现绿电自给率超 80%;二是探索 “零碳建筑” 技术集成,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高效隔热材料应用,降低建筑能耗 40% 以上;三是搭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园区碳排放数据,运用碳配额交易、绿证认购等市场化手段实现碳资产增值。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5 万吨,相当于种植 6.8 万棵成年树木,同时为企业降低 30% 左右的用能成本。
联泰集团副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陈亨利: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传统工业园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时代实现绿色升级,既是责任,更是机遇。今天,我们与清华大学山西院携手共建零碳园区示范基地,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积极响应。示范基地将通过绿色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园区从高耗能、高排放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为传统工业园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板;将整合清华大学山西院在清洁能源、碳捕捉、智慧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地。示范基地的建设以“零碳”实践贡献“双碳”目标,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城市绿色发展的担当。
能源科学家、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东莞工业园区的节能改造将迎来重要机遇。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传统产业升级需求迫切,高耗能企业绿色改造、新园区建筑及园区排放考核等方面要求严格,使得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市场潜力很大。示范基地的建设积累成功经验后,可向其他地区推广复制,助力传统制造业园区实现更新改造升级,达成以最少能耗实现舒适与绿色目标,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