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文采|东莞市粤华学校 甘淇航《莞香漫过青石巷》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5-14 17:25:35

清晨的振华路还沾着露水,骑楼下的烧鹅铺已支起枣木案板。老师傅用铁钩将鹅胚挂进砖窑,荔枝木的烟气顺着斑驳砖缝爬上天空,把整条街熏成琥珀色。我站在永庆书院的石阶上,看卖花阿婆把素馨花串成帘——这才是东莞醒来的模样。

科技馆的玻璃幕墙映着流云,我在这里为香港学生讲解莞草编织。六十岁的陈师傅坐在展台前,粗粝的手指翻飞如燕,灯芯草在他掌心化作展翅的蜻蜓。"我爷爷用这门手艺扎过抗日联络船",他忽然开口,草茎间抖落的旧事比展柜里的光纤更明亮。

转过西城楼,千角灯工坊的阁楼飘下木屑雨。李师傅正在刨制灯骨,花梨木在墨斗线间辗转,刨花蜷曲如褪色的年轮。我帮忙粘贴金箔时,他说起年轻时跟着师父走街串巷挂灯,"那时候没有激光水平仪,全凭一碗水测平衡"。斜阳穿过七百个灯角,在青砖地投下细密的星图。

大年三十的榕树头挤满花市,卖醒狮头的阿伯用朱砂点睛,黄皮后生捧着咖啡在等新鲜出炉的碌鹅。油纸包刚拆开,鹅油便渗进红纸,和春联的墨香混作一团。穿香云纱的奶奶们笑着避开拍照的游客,她们发髻间的白玉兰,与少年们卫衣上的潮玩徽章,在花市暖光里悄然和解。

深夜走过莞香林,守林人打着手电筒查看结香的树。电筒光掠过树瘤处的香脂,那些伤口渗出的琥珀,正把月光酿成绵长的岁月。我突然想起祠堂里那对褪色的门神,他们铠甲上的金漆虽已剥落,但握刀的手势依然守着某个古老的黎明。

晨雾又起时,我在可园看见穿汉服的女孩临水写生。她笔下的九曲桥忽然活了过来——石栏上晾晒的腊味在宣纸晕开,锦鲤叼走飘落的木棉花,而远处工地的塔吊正把朝阳缓缓吊起。这座城市的年轮里,新漆与包浆始终在相互成全。

作者:东莞市粤华学校高二5班甘淇航;指导老师:胡洁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