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新活“沥”②丨横沥“智变”的密码
东莞+ 2025-05-12 20:12:12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镇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面激发镇域经济发展动能,凝聚全镇高质量发展合力,乘势而上抓项目、提质增效促发展、精准发力育新机,系统谋划发展路径,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聚焦横沥“拼经济”的生动实践,现推出“拼经济 新活‘沥’”系列报道,深入解读经济热点、挖掘典型案例、传递信心动能,进一步展现横沥经济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政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架起合作桥梁,促进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企业积极响应,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引入先进设备与高端人才,加速推进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如今的横沥镇,正从传统制造重镇迈向数字化智能高地,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相互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脉动愈发强劲,经济呈现向新而行、向好攀升的蓬勃态势。

智造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之变,折射发展动能之变。近年来,东莞横沥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跃迁。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数字工厂与智能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绘就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迭代升级的生动图景。

走进东莞市锦宏电机有限公司(简称“锦宏电机”)的自动化生产车间,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图景映入眼帘。自动化机器设备整齐有序地运作着,机械手臂旋转起伏,忙碌而精准。传送带上,加工后的马达被准确无误地传送至下一道工序,快速移动的机械臂、精准传运的物料、定点缠绕的绕线工序……智能化生产的场景随处可见,彰显着现代工业的高效与精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企业生产力的核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的锦宏电机深谙此道,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驱动企业升级,在竞争中以“智”取胜。去年3月,锦宏电机增资扩产项目正式投产,新项目从设备投入到技术革新,从人员结构到流程优化,全方位实现了“智变”,也让企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去年引进了60多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马达生产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的传统绕线、入线工序,如今由绕线入线一体的自动化工艺完成。”东莞市锦宏电机有限公司工厂经理范挺介绍说,以前线架依靠人力操作,容易出现错判误判等情况,现在改为全自动设备,所有工序都由智能化系统操作完成。这不仅减少了材料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生产全流程变得更加轻松、数字化、智慧化。

锦宏电机的发展,是横沥镇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横沥镇不断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释放制造业发展的澎湃动能。截至2025年4月,全镇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7家,瞪羚企业35家。这些数据背后,是横沥镇创新动能不断集聚的有力证明。

如今在横沥镇,从研发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创新动能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势能。这股势能推动着横沥镇在新材料、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赛道上加速崛起,也让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奏响了新时代产业升级的强劲乐章。

数字化平台贯通产学研

寥寥数名工人专注操控智能设备,全数控加工设备有序运转,洗床、磨床等传统工序通过编程自动完成,颠覆了人们对模具车间“嘈杂繁忙”的固有印象——这是广东中泰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泰模具”)的智能生产车间,也是横沥镇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实践。

作为扎根模具行业26年的龙头企业,中泰模具的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通过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企业人均效能提升91%,运营成本下降37%,设备加工率提升30%,生产效率实现跨越式增长。其旗下子公司东莞市启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深厚的制造经验,联合华为云打造模具行业首个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已为3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涵盖生产管理、质量管控、供应链协同的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起集研发设计、智能生产、精准服务于一体的新制造生态系统,为全国模具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莞经验”。​

横沥镇的创新图谱远不止于此。镇政府积极联动广东华中工研院、上海交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等单位,构建起“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目前全镇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研发平台矩阵,有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高效耦合。

面向未来,这座“中国模具名镇”已锚定新坐标:一方面鼓励企业与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与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直通车机制,着力打通产学研政通“最后一公里”。

得益于持续的创新投入,横沥镇2023年R&D经费支出达6.8亿元,占GDP比重3.1%,研发强度位居全市镇街第9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58.8%,全市排名第4,成功获评“市创新强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典型样本。​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横沥镇正绘就“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融合蓝图:构建“头部企业领航、上市企业带动、创新型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制造“金字塔”体系,建立涵盖500家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动态培育库;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嫁接和高层次人才输送,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妍 图片:横沥供图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