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东莞推动产业立新柱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东莞+ 2025-05-12 19:51:58

首次实现超轻型飞行器试飞、开展“无人机编队+机器人攻坚”灭火救援演练、东莞vivo研发中心计划投产……“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东莞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终端、工业大模型、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新产业蓬勃发展,重点行业智能升级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产业立新柱促转型初见成效。

 

▲2024年12月12日,东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松山湖召开

立新柱

东莞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东莞率先抢抓机遇,首开全省户外低空经济现场会,发布产业规划与政策支持清单;首建全省无人机救援专业队,构建“空地协同”应急响应体系;首推大湾区低空商用海关运输线,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2025年,东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扩容”。5月9日,一场“无人机+机器人”联合灭火救援演练在东莞一处超高层住宅区上演:23台高科技装备分阶段完成“空地一体化”作战——无人机机巢3分钟完成火场三维建模,穿越机抵近侦察锁定起火点,挂载水带的无人机与举高消防车协同灭火,机器狗深入火场执行人员搜救……东莞低空经济从“技术验证”稳步迈向“实战应用”。

东莞低空经济产业链完备,从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到中游的航空器装备制造、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再到下游的各种“低空+”场景应用等环节……东莞能高效实现从“一张图纸”到“落地成样”的产业转化,持续探索城市天际线之上的产业“发展密码”,在产业支柱壮大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产业“新生”。

当前,东莞围绕“8+8+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聚焦重点产业加强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培育。

今年3月,东莞市工业母机与模具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该联合体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模具、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对工业母机及模具的需求,通过设立产业创新项目、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培育“工业母机+产业生态”,助推东莞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东莞市工业母机与模具创新联合体由巨冈精工、中泰工业等企业牵头投入1.3亿元开展首期产业创新项目实施,预计新增销售收入超20亿元,新增利润8000万元,新增税收5000万元,带动东莞工业母机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效的整体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莞邑大地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今年,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以“AI+智能制造”“AI+智能终端”为两大主攻方向,加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和智能产品开发,东莞正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跃迁。

机器视觉“点亮”高端制造。在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普特”)的实验室中,记者目睹了人工智能如何为制造业装上“智慧之眼”。面向3C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奥普特的机器视觉系统正承担着视觉分类、定位、检测和测量等核心任务。

“只有越来越多的制造过程用到机器视觉,工业智能化水平才会越来越高,东莞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奥普特首席科学家、研发经理高红超表示,视觉主要用到智能制造,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还是高端制造行业和企业。东莞拥有更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让机器视觉这个技术惠及、赋能更多的企业,对东莞智能化提升意义重大。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

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在制造业中全面落地,将直接解放生产力,使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一场“AI+机器人”的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作为东莞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拓斯达早在2022年底就与部分头部AI大模型公司展开深度交流与技术验证,在AI与机器人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据拓斯达总工程师张晓辉预计,2025年将迎来产业落地的黄金时期。借助市政府一号文营造的政策环境,拓斯达计划在自身相关的工业应用场景中,逐步将AI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打造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生态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运维的全链条变革。”东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的各个方面,需要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各方共同努力。

从奥普特的“智慧之眼”到拓斯达的“具身智能”,东莞正以人工智能为支点,撬动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在这场以“智”提质、以“数”赋能的变革中,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正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基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字:杨梓跃 周子怡 图片: 陈栋 梁浚锋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