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第一站,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东莞+ 2025-05-09 16:57:19

弘扬莞邑文化,讲好非遗故事。立足丰富2025年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内容,更好地在校园中普及东莞非遗知识、展示东莞非遗魅力,东莞非遗进校园图文展开启新一轮巡展。5月8日,今年的第一站走进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之一的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为学校送去一道非遗大餐,受到学校师生热烈欢迎。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农业、商贸业发达,孕育了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反映先民生活习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如今,东莞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91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十个类别。东莞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樟木头舞麒麟、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茶园游会、莫家拳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数百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东莞非遗进校园图文巡展选取东莞国家级、省级、市级(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介绍,展现东莞非遗的独特魅力,切实增强师生对非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同时,通过配送展览进校园,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我是非遗小小传承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传承的氛围。

今年的巡展还特别增加了全省首部地级市综合性非遗条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介绍,推动《条例》进校园,在校园营造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条例》的良好氛围。

展览现场,一个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参观。“看完东莞非遗进校园图文展,切身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传承非遗的使命。”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簪花社副社长陈小云说,自己对非遗特别感兴趣,学校对此也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今年还引入了莞草编织技艺,制作了“莞草鹅”等系列产品。

作为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之一,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引入缠花制作技艺,开设《缠花制作与研究》课程,成立缠花制作与研究工作室,探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教育模式。如今,缠花不仅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形成“非遗+劳动”的特色课程,还与语文、艺术、会计、电子商务等学科进行了融合,利用课程融合、校社整合的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融合各学科的优势,以重构课程的形态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新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舞台。

活动现场展示的缠花、珠花、手绳、莞草等校园文创产品,生动彰显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推动非遗进校园的成果。

“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年轻一代赓续文脉,传承薪火,意义深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簪花社指导老师吴倩贞认为,东莞非遗进校园图文展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东莞有这么丰富的非遗资源,文化底蕴这么深厚,“认识到原来非遗就在生活中,在衣食住行中,进一步加深大家对非遗的认识。”

今年非遗进校园图文巡展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教育局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并得到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首站结束后,图文巡展将陆续走进东莞第五批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敬请期待。

文字:赵水平 图片:赵水平 视频:赵水平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