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入践行“两个维护”,近日,东莞二中开展了以“莞邑学子心向党,华夏儿女志图强”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一千余名师生分赴张家界、武汉、厦门、长沙、潮汕等地,在山河行旅中触摸历史肌理,在沉浸体验中锻造精神品格,在“行走的思政课”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答卷。

活动中,学子们探秘凤凰古城,通过学习苗鼓,感受不一样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在矮寨大桥,见证人类工程的奇迹,在地质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设施体验张家界“山崩地裂”的自然大变迁。经过四天的红色研学实践,不仅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接受了社会的检阅。
在武汉,同学们漫步武汉大学樱花大道,触摸中西合璧的建筑,感悟“明诚弘毅”的治学精神,登临黄鹤楼,凭栏远眺,俯瞰两江交汇处的水墨长卷,在武昌起义纪念馆内,凝视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感受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在福建,同学们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了解郑和下西洋背后的家国情怀;进陈嘉庚纪念馆,重温嘉庚先生的办学故事;参观厦大校园,听优秀学长分享心得,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活跃的学术氛围。
在长沙,同学们走进岳麓书院、爱晚亭与湖南大学,踏入铜官古镇,来到韶山,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古今交融的文化。
在潮汕,同学们一起探秘潮汕历史长廊,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间,感悟侨乡百年。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港口,到红头船承载的移民故事,学生们触摸复刻的侨批文物,与先辈们对话,遥想那段波澜壮阔的 “下南洋” 岁月,于青砖古祠里聆听韩愈治潮典故,感受儒家思想的千年传承。
“我们在东莞规划展览馆,探寻发展轨迹,感受东莞魅力。我认为城市规划不仅是图纸上的线条,更是人文、生态与创新的交响。从水下建筑的匠心独运,到沙盘模型的宏伟叙事,这些‘有温度’的展陈语言,诠释了一座城市对历史的敬畏、对当下的担当与对未来的憧憬。”一名学生表示。
“我们不仅是地理坐标的移动者,更是历史长河的摆渡人。”二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人生中,希望学生带着这次研学的感悟,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用知识和智慧,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