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丨风靡全网的“外卖诗人”王计兵携新作走进东莞
东莞+ 2025-05-05 22:29:04

“不到东江/就等于没到过东莞/东江上的风/在傍晚吹拂/从热气中取出凉爽/并从历史的褶皱里/打开跨江大桥的台阶/东莞,从改革的前沿/走上东江的高端/人有多高,影子就有多深/惧怕倒影的人/不配来到东莞……”

5月3日,风靡全网的“外卖诗人”王计兵携新作《低处飞行》走进东莞,在工人文化宫与东莞的广大职工分享“骑行写诗”的人生,并现场向东莞读者朗读其来莞后为东莞写的诗歌《东莞》,引发现场读者的共鸣。

“随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会写更多关于东莞的诗。”王计兵说,东莞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之一,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一个大踏步向前跨的城市。“来的时候我带着一种亢奋,对东莞有很多美好的期待,东莞也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昨天我就为东莞写了三首诗。”

新大众文艺是时代给普通人的一种机遇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一级作家柳冬妩主持,并介绍了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和素人写作现象。

当前,新大众文艺广受学界和文艺界关注,逐渐形成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东莞以“素人写作”实践为样本,推动该议题从地方实践升华为全国性文艺现象。中宣部文艺局组织专家组2025年4月专程赴东莞调研,认为东莞的文艺发展是新大众文艺的重要现象和典型样本,为拓展深化新大众文艺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经验。

前不久,《文艺报》头版头条刊发调研文章,指出更多的“王计兵”在东莞涌现,这座城市悄然孕育出一批来自工厂流水线、社区市井、服务行业等各行各业的素人写作者,他们以真实生活为底色,业余书写独特个体经验与社会变迁、生活百态的交织,形成独特的“东莞写作群”,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他们当中有流水线女工邝美艳、清洁女工王瑛、烧烤店服务员温雄珍、石材师傅曾为民、蔬菜批发商黄立明、煤气罐送货工唐春元、体校校长章新宏、激光焊接工苏烛,网络作家瓦力、陈长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丹,建筑设计师香惠强,公司高管周其、周志文、熊德明等,他们用文字留下了这座移民城市珍贵的情感档案和历史记忆。

为抓住新大众文艺的春天,助力东莞实践样本在全国走深、走实,推动新大众文艺从“现象级热潮”升级为“可持续生态”,在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东莞市文联、东莞日报社、东莞市作协携手共建“新大众文艺”全媒体平台,打造报纸《新大众文艺》副刊、“素人写作”微信公众号、“新大众文艺”东莞+客户端专栏等展示平台,并于5月2日推出,为创作者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激励更多的人追逐梦想、拥抱文艺、书写生活,开启新大众文艺东莞实践新征程。

作为新大众文艺的一名创作者和素人写作者代表,王计兵表示,新大众文艺的风行是这个时代给普通人的一种机遇,让更多的普通人因为文艺爱好被推到前台来,其作品被做成一种真正的大众文化被推广,也让更多文艺走进千家万户。“它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学接触,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度。从我的真切感受而言,文学真的会提高这种幸福感,也能够给你提供很大的情绪价值。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王计兵还以自己“外卖诗人”这个标签为例表示,自己是蹭了网络的热度,是网络的力量将他作为一个典型从幕后推到前台来,“我的诗歌的社会价值高于文学价值,我是被社会价值垫高了的……新大众文艺给我们提供一个这么好的契机,让我们能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自己。”王计兵说,他的出现是新大众时代的产物,是自己对文学的坚持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以真切的生命体验创作属于自己的文艺作品

活动上,王计兵以朴实的话语揭开创作心路。他坦言,15万公里骑行里程、6000余首送餐间隙写就的诗作,构成了《低处飞行》的创作底色。诗集中既有“暴雨中打翻的奶茶像眼泪”“订单超时后客户的微笑”等外卖员日常的细腻观察,亦不乏对城市“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哲思。从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到东莞工厂车间,王计兵用诗歌证明,生活的褶皱里,永远藏着诗意的褶皱。正如他在《低处飞行》中写道:“不必仰望星空,泥土正在发芽。”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只有那些真切的生命经验才更能激发我们的创作。我的每一首诗我都能说出当时创作时发生了什么。”王计兵说,对于素人写作,我们的优势在于生活体验,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情感与真实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朴实的技巧。”王计兵说,“虽然我创作的诗歌并不一定很好,但都是有感而发,都是给予自己最真切的观察和感悟”。

同时,王计兵也跟东莞素人写作分享了自己的一个警惕:在文学面前,所有素人都在同一起跑线,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新大众文艺给了我们机会和平台,但我们不能因此降低对文学的要求,不能因为我们的懈怠而让新大众文艺成为低人一等的文化评价方式。我们应该努力展现自己,这才是最好的一个呈现方式。我们应该提高自己对文字的要求,新大众文艺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它不是一种廉价的消费。”王计兵表示,把作品写好,是对自己的一个最好证明,“我们热爱文艺,就该让文艺回归到文艺本身,让文学回到文学的高度。我们是创作者,我希望我们能创作出自己。”

在活动对话中,东莞素人写作者提出对于当下诗坛的看法。“我不否认那些高端写作者,他们的作品也特别精彩。但很少有人愿意为了读一本书去研究翻阅资料,了解他文字背后的故事。”王计兵回答道,作为新大众文艺的一分子,站在这条路上,希望素人写作者能够起到弥合作用。即诗歌的高端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这一块,反而需要我们素人协作去发力。

他不否认自己在严肃诗歌创作上的短板,并努力尝试着提升自己,但同时也不想脱离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所以说,我写作的诗歌特点,常常会在后面的几句话,或在最后一句话进行发力,把前面的描述给它扭转过来,让他产生一种诗意的呈现。”王计兵说。

文字:沈汉炎 图片:李梦颖 视频:李梦颖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