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 广东省劳动模范彭才华:从教28年的“四有”好老师
东莞+ 2025-05-05 10:49:08

彭才华,莞城中心小学专职副书记,正高级教师。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最美教师。从教至今28年,提出了“如歌语文,至美课堂”的教学主张,倡导“教育当携爱前行”。2025年,他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铸就享受课堂

2017年12月,彭才华参加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小学教育组总冠军。在赛后感言中,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怀,还得有爱的能力。该大赛由广东省总工会和教育厅联合举办。比赛制度十分严格,由县区到市再到省,一级级角逐,获学科的省级冠军才能参加总决赛。彭才华最终夺得小学教育组第一名,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彭才华坚持扎根一线,苦练教学本领,成为全省第一位参加小学语文最专业三大赛事的“大满贯”。他的“如歌语文,至美课堂”深得广大学生喜爱。有家长说:“孩子经常用‘享受’一词来形容彭老师的课堂感受”。杭州师大王崧舟教授评价他的课“游刃有余,炉火纯青”,广二师文学院桑志军院长则评价“才华的诗歌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当代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他的教学录像在各级继续教育平台广泛传播。

近年来,彭老师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了三本专著,其中《如歌的行板:彭才华古诗文课堂15例》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学段第一本入选“寻找中国好课堂”书系的书籍,引起全国许多专家、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促进教科研融合

彭才华的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20余次。他一直主张教科研不分家,多项课题研究都历经10余年,惠及诸多学生,在市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他主持的“广快作文”就是如此。2006年前后,彭才华经过广泛调查,深入思考,发现学生缺乏“读者意识”是习作老大难的根本原因。于是,他自掏腰包为学生买来专用的习作训练本,探索了一种易行而又有效的广义发表法,并尝试引进多元评改,切实提高评改有效性。这一课题自2011年结题后,便在莞城中心小学全面铺开应用至今。

多年来,他还受邀到东莞市多个镇街以及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市作课题实验介绍。到目前,已有超过100所学校或班级加入实验行列。课题成果先后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省三等奖,也于2014年入围“全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他主持的课题“古诗文优效教学”,从2007年开始摸索古诗文教学规律,并以一节节公开课现身说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便于推广的教学范式,让老师们听了能懂、懂了可用、用了说好。该成果最终获2022年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第一名。

莞城中心小学的“分级阅读”同样是在彭老师的主导下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校怎样促进每一个学生阅读,为终身发展奠基?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书籍中,为孩子挑选高品质读物?彭老师带领团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实践研究。从线下到线上,历时18年不断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该成果还被东莞多个镇区以及广州、昭通等省市近50所学校广泛应用,逾80000名学生直接受益。

引领学科发展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彭才华的职业信条。2010年,莞城中心小学开始推动“教师品牌”工程。彭才华作为工作主管,主笔完成了《我的品牌我规划》等系列制度文件。经过10余年的探索研究,全校128项教师品牌的基本完善,有20项教师品牌在全国、省、市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品牌课例直播收看人数超10万。德育报、学习强国等50余家平台报道这一成果,推广经验。2020年3月,成果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省教育厅列为省优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

彭才华着力引领语文学科发展,指导年轻教师获得国家、省级比赛最高奖。作为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彭才华组织研修活动300余次。近五年,工作室培养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工作室主持人13名。

他说,教育不易,只有对专业、对学生、对同行葆有热烈的、执着的、真诚的爱,方能甘之如饴,行稳致远。未来的路上,他将继续秉持“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的信念,为做一个“无上光荣”的“四有”好老师而不懈努力。

文字:记者 吴金华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