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拍摄团队顺利返校,东莞理工文学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莞工”)“红色闪耀新丰”纪实影像创作行动首期拍摄工作圆满收官。这项由莞工与新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开展的校地合作项目,自4月19日启动以来,已先后组织两批共计50余名师生深入新丰革命老区,通过纪实影像技术系统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创新实践模式立体呈现老区新貌
该活动于4月19日,在新丰县图书馆新馆正式启动。以“红色基因解码”与“乡村振兴实践”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九大创作选题。项目负责人杨金山老师介绍,创作内容主要涵盖三大板块,红色遗址纪录片、非遗传承人影像志和乡村振兴专题片,形成系列文化成果,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新丰革命老区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

在为期6天的拍摄过程中,师生团队深入雪峒村、长坪村等革命遗址,通过口述史采集、场景复现等方式,生动还原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同时,团队还重点跟踪拍摄了森涞大丰茶园农文旅融合发展、邹峒村创业团队品牌运营等典型案例,用镜头记录下老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生代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拍摄质量,团队采用了“踩点、主摄、补拍”三阶工作法,并建立了夜间素材复盘机制。面对山区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团队制定了双预案保障机制,确保拍摄进度不受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罗陂村拍摄期间,师生们运用无人机技术完成了云髻山生态全景扫描,开创了革命遗址数字化呈现的新方式。
校地合作挖掘整理史料
此次行动得到了新丰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新丰县政协原副主席嵇春明全程参与协调工作,各镇村均成立了工作专班,为拍摄团队提供了史料梳理、场景布置等全方位的支持。在科罗村、层坑村拍摄期间,当地村委不仅热情协助拍摄工作,还与师生团队同吃同住,共同挖掘整理红色口述史料。
莞工文传学院党委书记阎江表示,“这次实践既是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也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样本。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我们不仅为地方发展贡献了高校智慧,也让师生在服务社会中得到了锻炼成长。”
作为莞工“艺术乡见”乡村工作室(新丰)建设项目的重点内容,该行动建立了完善的校地联席会议沟通机制,为深化“双百行动”校地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持续赋能发展
据悉,首期影像成果将于5月在新丰县首映,并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全域传播。这些成果不仅将参与学术展映,还将转化为地方文旅宣传资料,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二期拍摄工作将重点围绕红色研学路线开发、非遗技艺活化等新选题展开。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红色闪耀新丰”纪实影像创作行动将持续为革命老区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同时也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实践平台。
此次行动的成功开展,充分展现了莞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的新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