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东莞法学杯”征文比赛开启: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  赢取万元奖金及万元奖品
东莞+ 2025-04-30 21:18:56

第三届“东莞法学杯”征文比赛将于5月1日启动。本次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护航东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面向广大法律工作者、法学研究学者、高校法学院学生征集论文或调研报告。征文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

搭建东莞法治学术研究比拼大舞台

本次征文比赛由东莞市法学会携手东莞中立法律服务社、东莞理工学院联合主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东莞市人民检察院、东莞市司法局、东莞城市学院、东莞市律师协会协办。

市法学会介绍,举办本次征文比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莞邑大地创新实践。希望通过比赛搭建东莞法治学术研究比拼大舞台,汇聚法学界力量,通过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性法治理论与实践方案,帮助东莞市法治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为东莞法治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赛者可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

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参赛者需立足解决东莞实际问题,紧密贴合东莞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法治保障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

参赛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篇幅原则上不少于5000字,不多于15000字,内容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实际,体例严谨,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文字表达精炼准确,使用文献规范,观点有原创性、创新性,分析问题有现实针对性,对策建议有可操作性。

本次活动作品征集时间从2025年5月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参赛作品提交至电子邮箱:dgfxh2283@163.com。参赛作品发送后不能再作任何修改。

一等奖可获万元奖金及电子数码设备奖品

活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将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评选结果出炉后,将举行学术研讨会并为获奖者颁奖。

比赛设置了丰厚的奖励,一等奖可获高达10000元的奖金。此外,比赛获得了东莞企业的赞助支持,除奖金外,获奖作者还将获得与名次奖金相应价值的电子数码设备奖品。

/相关链接/

征文要求:

(一)论文形式

1.参赛作品仅限论文或调研报告,不含译文、书评等。

2.参赛作品可为独立作品,也可为合作作品,但更鼓励独立作品参赛。合作作品应以团队形式投稿,作者次序自行拟定,最多不超过三人。合作作品来稿时,须提供确定无误的作者次序信息,一经提交,不得中途更换、增加、减少作者或改换排序。合作作品作者数量、排序不纳入评定标准。

(二)格式排版

正文前附30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5个“关键词”;标题,宋体二号加粗;正文,宋体三号;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楷体三号加粗;注释体例参照《中国法学》,统一用脚注,仿宋小五号,采用“①、②、③……”,全文连续注码;不再另设参考文献。

(三)内容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要紧扣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实际,体例严谨,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文字表达精炼准确,使用文献规范,观点有原创性、创新性,分析问题有现实针对性,对策建议有可操作性。

2.参赛作品篇幅原则上不少于5000字,不多于15000字。参赛作品需附查重报告(PDF原始报告),学术不端检测限制在20%以内(含20%)。

(四)其他事项

1.参赛作品须未经发表,且未获得过其他奖项,亦不得同时用于其他学术征文比赛,无知识产权争议;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如已获奖,将撤销所获奖项并追回奖金及荣誉证书。

2.参赛作品采用双轨制文件提交,作者需上传两份独立文档。

主文档:作品全文,须在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院系)、学科专业、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文件统一命名为:“姓名+题目+学校/单位名称”,以PDF格式提交。

附件文档:作品全文(隐匿作者信息),查重报告,文件统一命名为:作品题目,以Word格式提交。

3.征文投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提交作品至电子邮箱:dgfxh2283@163.com。参赛作品发送后不得再作任何修改。

选题指引:

本次征文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护航东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解决东莞实际问题,紧密贴合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法治保障展开。以下选题推荐但不限于: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数字法治研究

2.东莞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法律制度创新

3.法治视角下东莞中小企业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4.东莞民营企业防止“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应对策略

5.供应链“去中国化”趋势下东莞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

6.中美贸易摩擦下东莞企业出口合规体系构建与法律风险防控研究

7.东莞跨境电商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风险防范

8.东莞潮玩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9.东莞商事仲裁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发展

10.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涉外法治协同

11.法治手段在东莞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与创新

12.超特大城市(东莞)现代化治理法治保障研究

13.推进东莞信访工作法治化研究

14.东莞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法治化路径

15.人工智能赋能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供给

16.东莞具身智能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17.东莞跨境低空交通治理路径研究

18.东莞社区基金会运行的法治保障机制及路径研究

19.东莞“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改革发展的法治创新

20.“百千万工程”背景下东莞耕地利用与规制的行政违法风险防范研究

21.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本土构建及完善路径

22.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的法律缺失与地方立法创新

23.东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法律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姚嘉,0769-22832593、18688665338;卢锐潮,0769-22832593、13729505246。

文字:林朝丰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