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校地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帮扶随迁子女,4月29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一行来到大岭山镇,与大沙村开展了“校地共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伊始,大沙村委会向远道而来的中大中文系师生表示了热烈欢迎,希望中大与大岭山铭记双方的历史纽带,赓续东江纵队的红色血脉。随后,中大中文系和大沙村委会举办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读书会,读书会由中央党校博士生陈玲芬进行线上导读,双方围绕着著作踊跃发言、深入讨论,气氛十分火热

之后,中大中文系师生前往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认真学习了东江纵队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全景。当知道东江纵队不少革命先烈都是中大校友时,在场师生肃然起敬,向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午,中大中文系师生来到大岭山华强学校,与进行了通信活动的随迁子女开展见面会。见面会开始时,华强学生们原本还有些紧张和拘谨,但在中大学子的鼓励下,他们再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敞开了心扉,和学长学姐们分享起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

从书信到面对面,从笔友变眼前人,倾注笔端的真情,如今也变为了温暖有力的话语,搭建起连通心灵的桥梁。华强学生谢桂姗说道:“从写信变成面对面交流后,我觉得学长学姐们更加亲切了!”华强学生黄梦佳则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常回想今天,会更加努力地为了实现理想而拼搏。”

收获满满的不仅仅是中学生们,曾经在华强学校就读过的中大中文系本科生丁梦馨对重新踏入母校感到意外又惊喜:“踏入学校时还有点陌生,四处转转后熟悉的感觉便扑面而来。”她激动地说:“学弟学妹们真挚的热情和灼热的求知欲,与记忆中的我自己悄然重叠,衷心祝愿他们前程似锦!”

见面会结束后,中大学子与华强学校学生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今后保持联系。中大中文系博士生毛誉澄总结道:“那些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引领他们冲破藩篱,盛放出满山的桃李。”

活动联络对接人、东莞市教育局驻大沙村选调生肖炳生表示,今年3月至4月,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与东莞市大岭山镇随迁子女以信为媒,开展了跨越穗莞的“两地书”活动,引起热烈反响。下来,中山大学中文系和大岭山镇将持续推动校地共建,继续开展各类党建、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