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麻涌海昌码头迎来煤炭运输高峰。4月22日,“伊维斯托斯”轮满载6.56万吨煤炭从印度尼西亚布拉提港顺利抵达;次日,“杰克”轮又运载7.028万吨煤炭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出发并成功抵港。两日之内,共计约13.5万吨煤炭的到港,为后续能源供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东兴证券近期发布的煤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国际煤炭市场及海运情况呈现复杂态势。南非、欧洲三港动力煤离岸价持续上涨,与此同时,国际海运费也随之上扬。在煤炭进口方面,3月份我国煤及褐煤月度进口量达到3873.23万吨,相较于上月增加437.23万吨,涨幅高达12.73%。进口量的增长反映出国内对于煤炭资源需求的持续旺盛。
随着广东地区气温逐步上升,用电量正迅速攀升。据估算,以1吨煤能发3333度的电计算,此次到港的13万吨煤炭理论上可供约4.3亿度电。这些煤炭对于缓解广东当前用电紧张局面意义重大,将有效满足因气温升高和经济活动增长带来的电力需求。过往数据显示,在31-37℃之间,广东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电力负荷便将提高200万-300万千瓦,电力供应压力可见一斑。
为保障这些煤炭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输至目的地,东莞海事部门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海事部门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体系,综合运用智慧海事、CCTV等信息化手段,对电煤运输船舶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充分发挥海巡艇、无人机立体巡查优势,精准提醒电煤运输船舶靠离泊、进出锚地等关键环节。同时,优先安排能源运输船舶靠离泊,做到“随到随靠、卸空即走”,最大限度压缩船舶在港时间。此外,海事部门还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通知辖区码头、船舶,督促提前做好恶劣天气防抗工作,在电煤运输作业码头附近水域合理布设应急救助力量,确保在船舶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救援。

此次大量煤炭的顺利抵港,在海事部门的有力保障下,将极大缓解广东用电紧张的状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