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铜仁博物馆与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友好共建单位”揭牌暨《梵净山碑刻》陶瓷壁画捐赠揭幕仪式举行。铜仁市文旅部门、文博单位,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东莞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嘉宾、铜仁师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东西部文旅协作的又一里程碑。
此次活动以“山海共融·文脉共生”为主题,铜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兰应祥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从2024年8月东莞博物馆联盟首次跨省交流并共建“莞铜友好单位”,到“历史课本中的国宝”巡展落地铜仁,再到此次陶瓷壁画捐赠与共建“莞铜友好单位”揭牌,两地文博单位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正携手探索东西部文旅协作的莞铜模式。
陶瓷“制造美学”东莞造,以壁画为媒道出浓浓莞铜情
东莞,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鲜明底色,吸引了超过2亿人在莞接续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凭借其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东莞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决心摆脱“世界工厂”的低附加值标签,努力展开“制造”与“美学”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梵净山碑刻》系列陶瓷壁画共18幅,均由东莞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唯美陶瓷博物馆的艺术家精心打造,壁画总价值约18万元。
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朱红宇现场解秘陶瓷壁画制作工艺:美术师历时数月,以手工雕刻釉烧技术将碑刻的书法气韵凝铸于瓷砖之上,独创“手工雕刻釉烧工艺”破解户外文化载体保存难题。此次捐赠的系列壁画,既保留沈鹏书法如梵净古树的苍劲风格,又让书法笔意透过釉面流淌,让铜仁千年的文化基因在现代脉搏中延续传承。
由此诞生的陶瓷壁画,既保留书法苍劲风骨,又兼具现代艺术表现力,是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典范。据悉,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的陶瓷雕刻工艺——东莞瓷刻,恰于近日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又创新出品捐赠《梵净山碑刻》系列陶瓷壁画,正是东莞“制造美学”在铜仁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碑刻文化瑰宝重焕彩,以文博为介携手共绘绚丽新画卷
捐赠会上,朱红宇代表东莞马可波罗控股公司及唯美陶瓷博物馆向铜仁博物馆移交18幅陶瓷壁画作品,及唐贤东先生创作的《瓷刻万山红遍》瓷板画1件,双方互赠“友好共建单位”牌匾。
由铜仁市逸群小学30名“小小讲解员”盛情演绎东莞援派干部牵头创编的《莞铜少年》课间操,以童真活力诠释着莞铜文化交流新气象。随后,孩子们化身“书法小导游”,导引领导嘉宾参观书法作品碑廊,生动解说碑刻背后的文化故事。
铜仁博物馆馆长唐安民以馆内碑廊与《梵净山碑刻》为切入点,精彩讲述了梵净山文化守护与对外交流的创新探索。他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书法雕刻高超技艺的传承,更是东莞制造理念与铜仁历史文脉的深度融合,运用三维扫描与高温窑变技术,将百年碑刻转化为永不褪色的陶瓷壁画,让文化瑰宝走出深山、重焕生机。
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此次活动以“制造美学”为内核,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文化动能,开创“文化遗产+现代制造”的创新模式。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博对话,融入了东莞的制造之美与铜仁的山水之韵,正携手书写着“粤黔协作·莞爱铜行”的山海传奇和莞铜文化交流融通的美好画卷。《梵净山碑刻》系列陶瓷壁画作为一份东莞“友能量”城市礼物,代表着东莞与铜仁之间深厚的山海情谊在文博、文化方向的频繁联动中接续绵延,代表着莞铜两地对厚德务实、协作共赢的文化认同,对于深化莞铜东西部协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 | 邹春江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