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跨界思辨AI未来之道
东莞+ 2025-04-23 14:59:40

 

 

当科技与创新的使命超越日常生活的范畴,当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与重构的浪潮中,我们如何展现AI的价值、激发创新以引领变革,以及如何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进行深刻的思考、不懈探索与有价值的积累?本届展会同期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共探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路径。

 

徐宗本院士围绕大模型发展,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大模型的涌现及科学化等核心议题展开专业且生动的解读。“大模型的本质并非完成具体任务,而是学习方法论”,他指出,从基础大模型到领域大模型,再到智能体应用,三者构成了人工智能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基本形态。其中,数据是驱动价值链运转的“燃料”,模型算法是核心“引擎”,算力则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徐宗本强调,若想推动AI产业链稳健发展,必须三要素协同发力。

 

谈及大模型从工程化迈向科学化的必要性,徐宗本院士从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发展的信仰问题、行业可持续与健康发展问题,以及AI技术迭代升级的内在需求。他特别提到,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缺陷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但直接应用大模型难以攻克“数据汇聚难(数据量少)、缺陷判定难、成因溯源难”等核心痛点。对此,他提出破局之策,“构建工业场景的数据汇聚与知识互联体系,增强对复杂工业知识的快速理解能力,从而实现缺陷成因的快速定位、优化生产工艺,最终提升产品良品率。”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围绕“智能制造”主题,从近期首场人形机器人亮相马拉松这一热点事件切入作主题分享。他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参与者分为新兴创业者、大厂与行业“原住民”三类,并指出联通智能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核心,在于智能控制平台。

 

“人体70%以上的功能由手臂实现,若能赋予机械臂高度智能,并结合视觉系统持续训练,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迎来重大突破”。吴丰礼预测,机器人落地场景将从标准化场景向非标准化场景延伸,从单一任务向复杂、专业的多元任务拓展。工业领域的汽车制造、3C 产品生产、新能源产业,商业领域的玩具定制、餐饮服务与集群表演,以及家庭场景中的收纳整理、清洁维护、陪伴护理等,都将成为机器人的重要应用方向,通过场景的不断演进,最终构建起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的完整行业生态。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参与者阵容多元。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和企业家及院校学生,更有来自不同领域包括制造业、消费行业、基础设施,能源(电池),智能硬件、算法等领域的参展商、观展商和各自领域的从业人员,随后,众人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与行业发展趋势展开热烈探讨。

 

文字:周子怡 图片:程永强 张伊琳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