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AI新政深度赋能东莞滨海湾:打造AI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
东莞+ 2025-04-23 10:35:46

东莞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发展迎来省级重磅政策!

4月23日,在2025年东莞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发布会上,《关于支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印发,从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品革新产业发展、加快千行百业智能升级、完善智能基础要素体系、强化产业资源服务支撑、加强伦理研究制度创新、打造多方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力支持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人工智能。

记者现场获悉,这一重磅政策是省工信厅第一次针对新区制定的专项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应用赋能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助力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建设,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布局新一代智能体技术和产品

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将聚焦大模型智能体应用、计算架构、具身智能、智能传感、空地一体化算力算法等关键领域前沿技术攻坚突破。鼓励开展多模态大模型框架优化、边端侧大模型训练部署、多智能体协作等技术创新,打造全链路自研大模型技术体系。

在深化应用技术创新上,《措施》支持企业与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聚焦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并鼓励推广垂直行业大模型服务化供给、面向行业场景的大小模型部署及协同应用、智能体搭建、高价值数据集构建等技术落地应用。

在促进产品革新产业发展方面,《措施》明确,支持滨海湾新区发挥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作用,推进基础软件、“芯、屏、核”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全场景融合、端云协同等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滨海湾新区相关企业打造人工智能新型终端和高端装备,研发基于原生智能OS的AI手机、可穿戴设备,基于专属模型的AI计算机、家居家电、医疗康复设备、教育辅导设备等。

在壮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方面,政策将聚焦上游软硬件供应、中游终端制造、下游线上线下营销服务全链条,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领航企业、发展单项冠军企业。支持滨海湾新区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场景,组建端侧大模型开源社区,布局一批智能终端发展载体,建设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打造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在加速布局新一代智能体技术和产品方面, 支持滨海湾新区聚焦智能体工作流、多智能体协同及端侧智能体等多方向,开展基于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技术攻关,并鼓励重点企业机构率先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领域应用新一代智能体产品。支持广大开发者根据自身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需求,打造一批个性化新一代智能体,革新规划决策、工具调用、长期记忆、任务执行等原生应用范式。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支持围绕智能体及智能终端软硬件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在打造全栈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方面,建设软硬件适配中心,大力发展全栈国产化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鼓励重点企业、科研院所、个体开发者加强产业链协同攻关,构建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业务应用的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支持滨海湾新区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供需对接、开发者赛事等丰富活动。

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生活、智慧治理应用示范

在加快千行百业智能升级方面,《措施》明确,打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推动工业装备产业智能化升级及软硬件上下游集聚,加快人工智能在数控机床、激光与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广。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行业重点企业的AI智能体开发和应用,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支持滨海湾新区工业质检人工智能平台、工业边端AI模型适配与中试验证平台等项目建设,构建可自动调度专家小模型的AI智能体,为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在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生活应用示范方面,省有关部门支持滨海湾新区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应用,打造一批可规模推广、可商业化闭环的典型场景和示范应用,建设集中展示、沉浸交互的AI应用体验中心。推动大模型、智能体验等在居民消费生活习惯分析、感官体验、价值需求满足等方面的精准判断与识别。

在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治理应用示范方面,省有关部门支持滨海湾新区推动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市场监管、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无人技术和应用场景。 

完善智能基础要素体系

《措施》还对智能基础要素体系、产业资源服务支撑、伦理研究制度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等予以指引,深度赋能滨海湾人工智能发展。

在完善智能基础要素体系方面, 包括加快搭建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资源池、加强高价值数据集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要素综合管理运营平台等多个方面。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在加快搭建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上,支持东莞市高性能、低功耗、高适配的芯片研发以及边端智算节点的规模化部署,支持东莞市扩容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打造城市边缘推理中心,重点提升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普惠边端智能算力。支持滨海湾新区搭建城市算力调度平台,实现人工智能算力任务、作业跨区域、跨领域的调度,实现优质算力资源动态调配、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资源池方面,《措施》明确,加强国内优质大模型资源引入,融合本地自研大模型能力,优先在电子信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产业,建设垂直行业大模型和垂直行业小模型库,构建大模型和小模型协同运作资源池。

《措施》支持滨海湾新区建立全面的工艺知识库和行业知识库,打造集成“工业大模型+工业数据”的工业模数空间,加快在产线边缘侧实现大模型应用。省有关部门支持东莞市面向交通、医疗、教育、金融等千行百业“研产供销服”全流程各环节需求,建设行业大模型和细分场景应用模型,推动大小模型协同落地应用。

根据《措施》,将加强高价值数据集建设。支持全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东莞节点建设,构建工业数据资产目录,提供工业数据登记、加工、评估、入表、交易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省有关部门支持我省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场所开展工业数据集开发利用,推动企业开展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加快边端智算网络建设,面向工业流程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检测等环节应用需求,针对性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在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支持智能终端龙头企业,探索建设智能终端产业“主链+服务链基座”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省有关部门支持滨海湾新区搭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推动政务、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的共享开放、授权运营、深度融合和开发利用。

在打造要素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方面,推动以国资企业为主体建设综合管理运营平台,面向各类智能应用开发者,量身定制从要素整合、开发设计、优化迭代、部署应用、资源管理到宣传推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方案,降低智能应用开发门槛、提升开发效率。

统筹形成不少于50亿元人工智能子基金群

《措施》从强化产业资源服务支撑、加强伦理研究制度创新、打造多方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措施》将强化产业资源服务支撑,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加快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校企共建“X+人工智能”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省有关部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高端人才招引服务体系构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鼓励更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带项目来滨海湾新区转化落地。

在金融服务供给上,探索设立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中心,搭建企业、行业、市场、平台区域性融资服务生态。发展人工智能领域耐心资本,依托东莞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统筹形成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并购。

《措施》将加强伦理研究制度创新,加强科技人文研究,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开展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应用的伦理规则研究与创新;《措施》还将打造多方交流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核心区灵犀岛,探索与港澳地区的试点创新合作,推动莞港澳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探索建设国际联合创新区,搭建企业服务和交流平台。省有关部门支持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及全国决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以及创新创业、供需对接等人工智能领域各类创新活动。

文字:张华桥 图片:程永强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