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走千里,关怀不断线,兵之初是一段特殊的岁月。连日来,常平、望牛墩、虎门等镇新兵回访组奔赴全国多地,帮助新兵扣紧思想扣子,推动他们向合格军人转变。
“饮食习不习惯?气候适不适应、训练能否跟上?”新兵入营后,常平镇持续开展新兵跟踪教育,带去来自家乡的温暖。二次入伍的崔超说,“原本我想回到老部队,遗憾的是今年没有原部队方向,开始有点失落,但新部队入营后我发现二次入伍的依然有用武之地,积极协助班长做好‘传帮带’。革命军人是块砖,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
在问到是否牵挂家中奶奶时,新兵谭浩琛说,“家庭变故,是奶奶一直陪伴我,我时刻思念她,我也会利用休息时间和奶奶连线,姑姑和村委会干部也经常过去看望她,我能做的就是刻苦训练,在部队里好好学习,争做四有军人,这就是对她的最大回报。”
一个月前,一群朝气蓬勃的莞邑热血青年,告别家乡父老和舒适安逸的生活,带着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满怀豪情迈入军营,走上“兵之初”之路,褪去青涩、信念坚定、斗志昂扬,努力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经历近一个月的训练,新兵个个军姿挺拔、精神抖擞。”常平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实地走访,常平镇还建立台账,及时收集登记新兵思想动态情况,保证有跟踪、有登记、有沟通;积极做好优待服务保障工作,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确保入营新兵思想稳定、安心服役。
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磨合期,完成破茧成蝶的蜕变,迈好军旅人生第一步,为他们鼓劲加油,起到稳兵心、励斗志的作用,是东莞征兵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望牛墩镇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开展“面对面”新兵跟踪教育工作。通过与新兵面对面谈心、与新兵家长座谈等形式,搭建部队、新兵与家庭三方沟通桥梁,凝聚共育合力,稳定新兵思想,持续激发斗志,促进安心服役,为扎根军营打牢思想根基。
望牛墩镇新兵回访组与新兵们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交谈中,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新兵们的日常训练强度、生活作息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新兵们纷纷表示,在部队挺好的,平时同战友一起挺开心的,大家一起跑步一起锻炼一起吃饭,身体越来越强壮了。
“我们还邀请了二次入伍的新兵梁沛鑫、莫嘉轩家长分享心得,他们讲述了孩子在部队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渐成长为坚毅军人的历程以及支持孩子二次入伍的原因,让新兵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望牛墩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新兵家长们关心的孩子训练强度是否过大、饮食是否营养均衡、能否得到足够休息等问题,武装部工作人员结合部队的实际管理和保障情况,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征兵工作没有休止符。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东莞多个镇街武装部正践行着新兵送到哪里就跟踪教育到哪里的原则。近期,虎门镇新兵回访小组分别奔赴多地,深入部队开展跟踪教育工作。每到一个部队,新兵回访小组会与新兵开展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新兵的学习、训练、生活等情况,向新兵传达政府对新兵的关心和问候,并给新兵带去家乡父老的亲切慰问和殷切嘱托。入伍新兵对新兵回访小组倍感亲切,对千里迢迢来部队探望深表感谢。新兵们表示,将在部队里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军事技能,不断提高素质,掌握过硬本领,尽快实现由一名普通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优秀军人的转变。
新时代,东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积极探索“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的东莞实践之路,打好征兵“主动仗”,照亮莞邑儿女从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