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个痴迷历史书籍、热爱博物馆与古代建筑的六年级女生,我有幸走遍了广东四大名园。而东莞可园,就像一颗藏在时光宝盒里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流连忘返。
远远望去,可园的大门就像一位威严的“守门人”,它是用红砂岩建成的,红褐色的石质透着古朴与厚重,上面雕刻的花纹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清晰精美。轻轻推开这扇大门,仿佛打开了通往古代的神奇通道,一段奇妙的旅程就此开始。
沿着石板路前行,我首先来到了草草草堂。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趣,就像是古代文人随意起的,透着一股洒脱劲儿。走进草堂,里面摆放着古朴的桌椅和笔墨纸砚,墙上挂着一幅幅书法和绘画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书生在这里伏案疾书,或是与好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谈论诗词文章,真可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离开草草草堂,我来到了绿绮楼。早就听说这里曾珍藏过一把名叫“绿绮”的古琴,“绿绮”可是古代名琴,据说司马相如就是用这把琴,弹奏出了打动卓文君的美妙旋律。站在楼中,我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着当年有人在这里轻抚琴弦,那悠扬的琴声穿过回廊,飘向远方,该是多么浪漫的画面啊!
继续往上走,我来到了可园的最高点——邀山阁。登上邀山阁,整个可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园子里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是被可园的美景吸引,特意前来赴约,这大概就是“邀山”的妙处吧。
在可园里漫步,我还发现了许多有趣又特别的建筑细节。比如拢门,弯弯的形状就像一道彩虹,既美观又实用,能为人们遮风挡雨;蚝壳窗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一个个蚝壳整齐地排列在窗格中,阳光透过蚝壳间的缝隙洒进来,形成一片片奇妙的光影,就像无数颗小星星在闪烁。还有满洲窗,五彩斑斓的玻璃拼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也有传统的吉祥纹样,在阳光下绚丽夺目,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可湖边上。突然,两只优雅的黑天鹅从远处游了过来,它们高昂着脖子,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红色的喙鲜艳夺目,就像两位高贵的“绅士”和“淑女”。我兴奋地蹲下来,看着它们悠闲地在水面上游弋、觅食,时不时还发出“嘎嘎”的叫声,仿佛在和我打招呼。
说起可园的历史,那也十分有意思。它是清朝道光三十年,由张敬修所建。张敬修虽然是一名武将,但他却非常喜爱文学和艺术,广交文人雅士。在他的邀请下,许多诗人、画家都来到可园,在这里吟诗作画、交流创作,可园也因此成为了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可园。回头望去,可园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宁静而美丽。这次可园之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精美的古代建筑,了解了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也是我热爱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吧!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六年级 2班 温棋焯;指导老师:贺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