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社区公益“小”基金,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东莞+ 2025-04-20 11:14:12

“马上入夏,社区有些孤寡老人的风扇需要维修。因为社区经费不够,过去常常四处‘化缘’。现在有了社区公益基金,可以及时更换维修。”石龙镇社区公益基金的成立,解了兴龙社区党委副书记霍锦添的燃眉之急。

在石龙镇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石龙镇人大代表袁美芝提出了《关于成立社区公益基金的建议》。在石龙镇人大办的牵头下,相关部门和社区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与周密认证,该基金已于2024年12月底成功落地。

霍锦添说,社区公益基金将慈善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以社区“小”基金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和支持。

察民意,创新提出社区公益基金

石龙是东莞老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长期面临着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政府与居民企业之间协调不足、社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袁美芝是土生土长的石龙人,也是兴龙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代表,2015年起,在兴龙社区从事社工服务。她发现,社区慈善资源存在对接不畅通、供需不匹配、回应不及时的情况。

“社区发展治理不能只靠财政投入,要拓宽渠道,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支持。”袁美芝在工作中了解到,不少社区居民、企业单位热心慈善,想帮助弱势群体,为社区治理作贡献,但存在信息沟通、资源对接不畅通的情况。

2021年,袁美芝当选为石龙镇人大代表,借助这一身份,她提出成立社区公益基金会,但难度很大,比如至少需要200万元的注册资金。近十年来,社区公益基金会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举措,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得到了有效推进。

为了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结合石龙镇地方特点与群众呼声,袁美芝把注意力转向探索社区公益基金。她的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石龙镇慈善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中山东、中山西、兴龙三个社区的积极响应。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和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政策指引下,经过两年精心筹备和周密认证,2024年底,石龙慈善会成功建立了社区公益基金,这一创新举措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解民忧,以“众筹”解“众愁”

社区公益基金以“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公益项目、解决社区问题”为宗旨,通过“众筹”解“众愁”,协助社区管理募集到的社会资金,撬动社会力量提供专业服务,让社区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有钱办、有章循。

在实践中,石龙成立社区公益基金最大的困难,是东莞没有先例,缺乏政策文件指引。为此,在石龙镇人大组织下,袁美芝等人大代表前往广州、深圳、顺德等地考察,并借鉴上海、成都、北京等地的先进经验,同时得到深圳社会工作学院的专家指导。

记者了解到,与社区基金会相比,社区公益基金除了具备本地筹资、本地管理、服务本地的特点外,还有诸多优点。比如,资金规模可大可小,资金使用受所依托慈善组织的监管和专项管理办法规范,兼具灵活性、规范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此外,“更接地气”,利于社区居民、社群成员直接参与,更具塑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参与的基础功能。

“我们谨遵慈善法,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听取多方意见,仅用两年时间就推动社区公益基金落地,比我想象中的快。”袁美芝说,成立过程中,石龙镇人大办、石龙镇慈善会敢担当、有魄力。“比如石龙镇慈善会,可做可不做,参与进来就要承担审计风险。”

袁美芝补充道,社区公益基金挂靠在石龙镇慈善会名下,通过设立“冠名基金”“专项基金”和“微基金”,凝聚了群众、企业、乡贤等群体力量,形成了社会资源平台,有效回应社区问题及需求。

赢民心,“小流水”激活“大效能”

石龙镇较早完成城镇化,在东莞镇域经济版图中,虽然经济体量较小,但社区治理相对成熟。不过,由于经费紧缺、人手紧张,存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以兴龙社区为例,属于纯财政社区,其常住人口约6万人,老年人口6000余人,而社区工作人员不足40人。

社区公益基金的成立,不仅拓宽了资金筹集渠道,还鼓励了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社区运作的城乡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新格局。

一个齿轮转动,带动更多齿轮转动,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循序运作。石龙镇人大办主任李丽璋说,社会治理环环相扣,石龙镇社区公益基金成立,有效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连心桥”作用,为代表提供履职平台,打通代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精准施策解民忧。

社区公益基金“小流水”,激活基层治理“大效能”。石龙社区公益基金成立后,社区企业、商家、居民等踊跃捐款,目前已募集公益基金5万元。

目前,兴龙社区正在探索“社区合伙人”机制,向社区青年提供场地、整合资源,支持他们在本地创新创业。比如,计划引进某青少年体能培训机构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单位,赋能社区青年创业。这一机制着重打造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不仅为青年提供创业启动的孵化环境,更彰显多方协作和共建共享的特点,向社区居民提供半公益性质的培训,从盈利部分拿出一定的资金,反哺社区公益基金,增强社会治理的民主性和参与性。

霍锦添表示,“构建以社区慈善基金为枢纽、慈善项目为抓手、专业服务为支撑、多方参与为保障的慈善参与基层治理‘石龙模式’,是石龙镇推动公益慈善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社区基金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提供专项资金改善社区民生,有效改善了社区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细微之处让老旧社区焕发活力。”

文字:记者 吴金华 图片:记者 吴金华 石龙人大供图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