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白白的东西是面粉吗?
老师,我好喜欢我的新朋友,莞盐超人!
老师,汉代东莞人就住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吗?
……
这些可爱的声音来自哪里?原来是东莞市博物馆幼儿小课堂开课!
记者了解到,经过半年的筹备,近日,东莞市博物馆将幼儿课堂搬进了博物馆,3月18日以来,莞博先后迎来11批东莞市莞城中心幼儿园的小小客人。
据介绍,本次幼儿博物系列课程依托展览《吉祥四宝带你游古东莞》手偶系列教育片和“当儿童遇到博物馆”亲子教育展,结合博物馆教育特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进行开发与实践,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式学习环境中丰富对事物的认知与建构,培养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
幼儿课堂共开放了2个主题,3个课程,涵盖艺术、社会、科学3个领域,通过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科普课堂,让幼儿轻松建立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主题一“奇妙的陶泥”,又分为“陶”你所想、陶屋过家家两部分。“陶”你所想部分带孩子们跨越6000年,凭借着奇妙的想象,将陶泥变幻出独特的样式,陶器上独一无二的纹饰,展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彩陶器记载了古代东莞先民的生活智慧,汉代陶屋则是古人生活方式的微缩影,陶屋过家家部分带领幼儿穿越时光,走进这小小陶屋,和陶屋里的古人携手“当家”,奇妙的生活故事由此开启。
古代东莞先民早在3000年前便开始尝试制盐,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东莞和盐密不可分。主题二“莞盐的秘密”,则带领幼儿化身“莞盐超人”,一起揭开制盐的神秘面纱,幼儿们用五官感受盐、探索盐,再一起走进莞盐实验室,变身小小科学家亲手制作莞盐。
博物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是以真实世界为课堂建构儿童认知。东莞市博物馆表示,莞博幼儿课堂以文物为认知载体,激活幼儿观察、推理与系统思维能力,发挥文物资源对学前认知发展的独特价值。未来,东莞市博物馆还将持续开放更多主题类型的莞博幼儿课程,并且延伸至幼儿园与家庭,打造“馆·园·家”共育的教育模式,让幼儿博物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博物馆中,为儿童奠定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