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飘起艾草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门楣上挂起碧绿的榕树枝,在空气里都弥漫着粽叶的甜香。在我的记忆里,泉州的端午节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既有热闹的烟火气,又藏着古老的文化密码。
天还没大亮,小姨就拉着我去巷口的古井打“午时水”,水井沿上爬满青苔的木桶沉甸甸的,打上来的水沾了端午的阳气,能祛邪治病,我们还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艾草和榕树枝,沾着晨露的叶子,湿漉漉的,妹妹总忍不住舔一口,尝尝那艾草凉丝丝还带着青草香的味道。
厨房里,外婆早包好了金黄的碱水糯米粽,楼下的长辈说,泉州人民包粽子讲究“三尖六角”,粽叶要折出尖尖的船头,用咸草扎出个六个棱角,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把浸软的竹叶卷成漏斗,塞进拌着香菇、虾米的糯米,再藏一颗流油的咸蛋黄,可我的粽子总是成了“露馅大王”,不是米粒里从叶缝钻出来,就是草绳缠成了死结。外婆打趣说:“菲菲包的这是笑粽,吃了保准笑口常开!”
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那晋江上的龙舟赛,阳光穿过薄雾下的空气,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两岸的柳树垂下的枝条被微风轻轻地拂动,这样的天色,用来欣赏龙舟竞赛的紧张场面也不会显得过于闷热,龙舟有的红的、黄的、绿的,各显其美,舟身的龙鳞闪闪发光,舟头的龙纹也雕刻得栩栩如生,一条条龙灵活地扭动着身体,仿佛在向观众展示其威风凛凛。 人们的脊背被晒得发烫, 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谁也没有离开观礼台,平静的水面掀起了层层叠叠的波纹,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每一条龙舟都像箭一般冲向前方,一条彩虹倒映在了湖中,当最后一条龙舟到达终点,观众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有几个老伯甚至抹起了眼泪。
日落时分,仿佛千百年的端午文化都凝固在这飘着艾草香的夕阳里。我懂得泉州的端午不只是粽子和龙舟,更是当地人用双手传承的温度,那些沾着晨露的榕枝,伴着汗水的鼓点,裹在粽叶里的咸蛋黄,无时无刻不在轻声诉说着……
作者:东莞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六年级 3班 何梓菲;指导老师:黄佩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