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桥头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将“人才兴镇”作为“四大战略”之一,聚焦打造“才悦桥头”品牌,全力抓好人才工作。为讲好人才故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桥头镇融媒体中心联合桥头镇人才办推出“人才兴镇——我在桥头干事创业”系列报道。本系列报道讲述医疗、教育、产业、科技等各行各业人才创新创业故事,让更多人关注桥头、走进桥头、留在桥头,共建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桥头家园”。
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桥头“人才兴镇”战略的核心引擎。
在教育的沃土上,小学德育正高级教师邵焕娣用二十七年的坚守与创新,从一位普通教师蜕变为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名师领军人。从扎根课堂到辐射全镇,从个人探索到团队引领,她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一段教育追梦的故事,更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1998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邵焕娣踏入了桥头镇中心小学的校门。初为人师,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却又个性迥异的孩子,她既兴奋又紧张,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智慧的启迪,是对学生潜能挖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价值观的引导者。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包容、创新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自我。”邵焕娣说。
教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教学过程中,邵焕娣遇到了不少难题。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让她忧心忡忡。但她没有放弃,而是主动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内心世界。她发现,许多问题学生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家庭因素。于是,邵焕娣自费报名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努力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她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还化解了他们与家庭之间的矛盾,让一个个迷失方向的孩子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
凭借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邵焕娣的教学成果逐渐显现。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
“人才兴镇发展是一种以人才资源为核心驱动力的乡镇发展战略,我出生在桥头,学习在桥头,工作在桥头,见证着家乡的进步与发展。”从教27年来,邵焕娣见证着桥头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桥头在教育领域持续投入,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比如,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中学小学、第一小学、桥头中学等学校完成改扩建工程,校园风貌焕然一新,环境愈发优美;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教师培训、教研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鼓励优秀人才扎根桥头。“得益于桥头对教育的投入,我们教师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邵焕娣说。
邵焕娣既是桥头教育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2013年,东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邵焕娣担任主持人。她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分享给其他教师。这种"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模式,使工作室成员迅速成长,许多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希望通过‘传帮带’,让广大班主任在学习与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创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邵焕娣说道。
将教育阵地延伸至社区
除了在学校和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邵焕娣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教育事业。作为东莞市百姓宣讲团成员和学校家庭教育智慧导师团成员,她送课到各个社区,为家长们作专题报告,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无数家庭解决了教育难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多年来,邵焕娣收获了无数荣誉:全国优秀老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薪火优秀乡村教师、东莞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认可。
“教师育人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其首要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好教师应该是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因为好教师应该是带着学生一同走向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邵焕娣表示。
从普通教师到名师领军人,邵焕娣用爱与责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她将继续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