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河流密布,打鱼捕虾,运物载客,舟楫往来,古来便是水乡风光。修整不久的柏油路裹着簇新黑亮的衣裳,洁净而宽阔,与身边浅吟低唱的麻涌河、太和河并肩牵手,恬然躺卧在田野中,又走街串巷,默默伸向楼宇遮蔽的远方。靠着河岸的一边,修葺一新的人行道上,耸立着两排枝叶浓密的大树。
古老的村子静谧而安详,高矮不一的房屋错落有致,小巷往往是只有一米多宽的小道。即便如此逼仄,家家户户窗台上也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盆花。
钟振声家的门敞开着,却寂静无声。我好奇地走过去往里一瞧,竟是近百岁的老人正在灶台前做饭,神情恬静而专注。他精神矍铄,虽身体微驼,但看上去还很硬朗,额上岁月的皱痕似乎已被健康的气色抹平。我趁势与他攀谈起来。说到晚年生活,老人脸上满是笑意。
我又特意来到他常年耕种的地边,一位坐在路口休息的老大娘说:“如今的乡村,年轻人多去城里打工,剩下田地和老人,越发孤独了。可是老人们喜欢这里,为的是住惯了,生活方便。”她指着钟老伯的地说:“这百岁老人不简单,在地里种了香蕉、蔬菜,自己吃不完,还能给儿女、乡亲。儿女要找个保姆照顾他,他都不让……”
初秋的风吹了又吹,香蕉林齐簇簇地在秋风里舞蹈,林间还插空种有白菜、茄子、木薯、木瓜……绿天绿地铺至目光不及之地。
一路上我看到钟检成、陈惠泉等老人正在走路锻炼,问他们有没有用手机计数,他们道:“没有,不计数、出一身汗就达到了目的,浑身热乎乎的,真是舒畅痛快。”
路过老年活动站,发现许多老人沉浸在象棋、扑克的酣战里,沧桑的脸上挂满惬意与自得。我依稀看到了一条汩汩滔滔的幸福河流淌过他们的晚年。门口碰到一位退休的老者,我又与他套起近乎。聊及眼下的生活。他像决堤般打开了话闸,带着笑容说:“象棋、扑克我都喜欢,就是不玩儿钱……”
我又转了一些地方,看到不少年过花甲的老人鬓发如银,有龙飞凤舞练习书法的,有凝神定气对着齐白石的画临摹大虾的,也有躺在长椅上一边悠闲地按摩,一边聊天的……
麻涌河在这里形成比较平缓的水面。岸上石砌的小广场直达河边,便于每年夏初村民们搭建台子观看龙舟赛,也便于每天老人们练太极拳。
对这条河流,原村主任陈以超特别熟悉、亲切。他中等个儿,瘦脸、高鼻、眼睛不算大,但挺亮,脸膛布满沧桑。东太村是他多年生活、工作的地方。这里刻着陈以超的先人一生劳作的足迹,浸透着他祖辈含辛茹苦的血汗。这里的每一段河岸,甚至河床上的每一块石头、河流中的每一朵浪花,都令他魂牵梦绕、生死依恋。
陈以超退休后爱上练太极拳,这项运动要选择空气好的地方,富氧的地方让人心境开阔。他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紧接着自答:心情好就是幸福。
有爱好的人,才显得有意思有趣味。一个没爱好的人,无聊的时候,会愈发显得无聊。工作忙的时候,爱好是生命的一种补充。退休了,爱好就是生命的全部。大都是退了休的人,没事儿有约定似地集合起来,每天在此操练。
这里河边是树,路边是树,再荒僻的角落里也长着葱葱茏茏的树。
麻涌河如画卷一般徐徐展现。水在这里,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土地。河沿岸的许多稻田也平整阔大起来,颇有点儿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意韵。有的稻田不大不小,铺在楼群之间的平地上。
人的记忆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被时光尘封的某些片段,居然会在生命的某一刻,灿烂地燃放,并串联成一道风景,成为可圈可点的故事。
陈以超被选为村主任,先后搭档了好几任村书记。
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东太村的状况也在不断改变。
首先是经济发展了,由过去单一的农业变成多种经营。村子里日益呈现出一番番热闹景象——农田之外,本地居民和外来商贾开设的各类企业、店铺越来越红火。
其次是文化兴旺了——宽阔的村民广场搭起了台架,许多村民忙着扛抬搬运、敲敲打打……这些情景,都让陈以超眼里闪亮着欣喜。
当然,也有些情况是他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的,那就是污染,河水变得浑浊不堪,闻着都有臭味,没人再敢下去游泳了。
麻涌人特别注重小孩子学习游泳。有些孩子最初怕水,大人都要将他抓起来扔进河里。结果这些孩子自己扑腾几下,很快就学会了游泳。
陈以超以前读书,看到古诗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觉得这是中国的农村,岭南的农村。但渐渐地,这样的情景没有了。一些村民离开祖辈居住的土地,转向陌生的城市和工厂谋生。土地似乎一夜之间被他们抛弃。
他想,家乡的村庄真的就该被遗忘吗?家乡不只是用来怀念的,需要大家一起去建设。
于是,他和其他村干部齐心协力,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不懈努力。经多方治理。近年来河、塘里的水质都好多了。
早晨的东太村,空气特别纯净。陈以超在麻涌河畔说起太极拳,如数家珍。由于练得专心,陈以超曾代表东莞参加过广东省老年太极拳(剑)运动会,取得了集体冠军和个人金牌。
看到家乡这些老人的生活,我感到落日时分,霞光满天可说是人生最美的一道风景。
征稿启事
“传递东莞好声音、讲述东莞好故事”——《东莞日报》副刊“莞香园”栏目欢迎读者投稿,字数1500字以内。尤其欢迎本地作者书写本地素材,且必须原创。如有侵权、抄袭、盗用等情况,需自行承担侵权责任。来稿请附姓名及联系方式,投稿邮箱:dgrbzwb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