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东莞市东莞中学报告厅内气氛热烈,“科技创新,成就梦想——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启动仪式在此盛大举行。
4月16日至30日,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共邀请9位知名专家走进东莞33所中小学,对科技前沿热点进行科普讲解。
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教育局指导,由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主办,是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

教育行动:东莞科学教育的扎实布局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东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教育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至关重要。东莞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已率先提出科学教育20条。为培育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与科学素养,东莞着力构建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搭建学生科创能力展示平台。积极实施科学教育“六项行动”、建设“三个135工程”,连续两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科技节,评选“十佳科创之星”,举办“好问题大赛”,为师生创新素养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自2009年首届科普报告会举办以来,科技创新,成就梦想——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已走过16年的历程。今年第20届邀请到9位知名专家,他们将走进17个镇街的33所学校,带来前沿科普讲座,助力学生成长与国家科学事业发展。
东莞中学副校长周剑光在致辞中分享了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果。近年来,东莞中学通过组建跨学段教育集团,打造“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科研共同体,重点培育9大科技教育品牌项目,形成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的协同格局。学校将继续秉承“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优化课程分类体系,打造9大科技课程品牌,实现科技教育全覆盖。

活动亮点:33场讲座的独特魅力
本届活动策划与主办单位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负责人介绍,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亮点突出,专家团队实力强劲。9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专家,围绕科学家精神、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高新材料与基础科学等热点主题开展讲座,在4月份共开展33场。活动参与面广泛,涵盖公办、民办学校,涉及17个镇街的33所学校,覆盖我市小学二年级到高二年级,让更多学生能接触到优质科普教育资源。

讲座内容设计充分考虑青少年认知特点,将深奥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分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报告,让学生易于理解。活动注重学生参与度,各校提前预热,活动现场设置互动环节,学生提问、专家解答。
活动组织工作扎实有序。准备充分,有整体活动指南,各校也制定本校详细安排。组织规范统一,主办方统一制作海报、主背景等。沟通细致入微,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自2009年首届科普报告会举办以来,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在16年中已成功举办19届,已累计邀请143人次专家,举办444场科普报告,约23.3万名师生现场感受科学大师的魅力。这些讲座拓宽了师生科学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热情,营造浓厚科学教育氛围,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根基,成为东莞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专家开讲:了解科技前沿聚焦社会热点
启动仪式结束后,三位专家分别在东莞中学、桥头镇第一小学、可园中学同时开启讲座。
在东莞中学,曾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动机工程组组长等多项航天领域要职、教授级研究员赵金才带来《中国航天的昨天、今天、明天》的精彩报告。他回顾中国航天白手起家的艰辛历程,讲述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及“东方红”一号发射等重要历史事件。详细阐述当下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如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实现、空间站的建成、嫦娥工程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突破等。还展望未来航天发展规划,包括“巡天”光学舱,实施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报告中,丰富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领略中国航天的魅力,赢得阵阵掌声。

在桥头镇第一小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李廷芥教授以《我所熟悉的“两弹一星”功勋与英雄——与青少年朋友漫谈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两弹一星”元勋们为国家科技事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激发爱国热情和科学探索欲望。

在可园中学,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二级教授高秀玲带来“精美化学”主题讲座,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化学原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此次科普报告会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为第二十届东莞市中小学系列科普报告会奠定良好开端。后续两周时间内,专家们的讲座将持续走进33所学校,为2.4万名中小学生带来难得的科学盛宴,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助力东莞科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