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 | 微信号被盗?警惕这种骗局!
东莞+ 2025-04-16 20:10:34

“只需简单两步,即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这样的网络骗术你遇到过吗?小心!这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

日前,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认定钟某等三名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被告人钟某在网上冲浪时意外得知,有人愿意出120元/个的价格购买微信账户,遂心生歪念,并提供手机、电脑等作案工具,组织陈某、赖某等7人伙同作案。

在钟某的指导下,众人以“免费送游戏皮肤”为幌子,通过相关话术引导唐某等被害人将自己的微信号和手机号解绑,并将微信账户绑定钟某等人提供的QQ账号,随即冻结原账号。事成后,陈某等人会建立一整套的客户资料文档发给钟某,钟某则按照每个微信号70元或80元的价格结算给陈某等人,随后以120元/个的价格进行转卖。后公安机关抓获陈某、黄某和赖某。

截至案发,陈某等7人共窃取的微信号2407个,其中实名登记的微信号约1000个。在犯案过程中,陈某获得好处费24150元,赖某获得好处费64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钟某、陈某、赖某等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结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故判处钟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判处赖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法官提醒 

透露个人账户信息需谨慎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近年来,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以“免费游戏皮肤”为诱饵的骗局屡见不鲜。此类骗局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账号盗用的重灾区。

法官提醒,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免费赠送”信息,尤其是要求提供账号、密码、验证码或解绑个人账户的操作,极可能为诈骗手段。此外,微信、QQ等社交账号绑定真实身份信息,与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数据强关联。任何形式的账号买卖、代管均属违法,切莫因小利成为犯罪帮凶。

文字:记者 王骁 通讯员 江楠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