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东莞市光明小学 陆榆《信心的重量》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4-16 13:09:08

暴雨中的蝴蝶振翅时,不会计算翅膀承受的雨滴重量。信心也是如此,看似无形,却能托起生命的重量。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历经千年风沙,仍在岩壁上轻盈飞舞。当年画工们蜷缩在洞窟里,举着油灯描绘流云与璎珞时,洞窟外是动荡的世道。他们未必知晓作品会成为文明瑰宝,但蘸着矿物颜料的笔尖从未颤抖——正是这份对美的信念,让敦煌成为沙漠中永不熄灭的艺术灯塔。信心不是预知未来的魔法,而是在混沌中坚持向光的勇气。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八十四天空手而归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第八十五天依然划着小船驶向深海。当他与马林鱼鏖战三天三夜,面对鲨鱼群的疯狂撕咬,支撑他的不是胜算,而是“我要让它们知道,人有怎样的意志”。这种近乎执拗的信念,让渺小的人类在苍茫大海前绽放出神性的光芒。

敦煌画工与老渔夫的故事,在当代有了新的注脚。张桂梅校长扎根大山二十年,带着满身病痛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有人质疑“山里女孩读再多书也走不出大山”,她却在开学典礼上举起拳头:“读书不是为了逃离苦难,是为了有力量改变苦难。”当1800多名女孩从华坪女高走进大学,这份信念早已超越个人命运,成为刺破偏见的利刃。

信心的力量从不在宏大叙事里,而藏在每个普通人的选择中。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明知水源稀缺,仍将根系扎向更深的黑暗;如同暗夜行路的旅人,即便火把即将熄灭,依然相信晨光会准时抵达地平线。这份笃定无需惊天动地,却足以让生命在至暗时刻依然保持向上的姿态。

真正的信心,是把“我能做到”的宣言,变成“我正在做”的行动。当敦煌画工的颜料渗入岩壁,当老渔夫的鱼叉投向鲨鱼,当张桂梅的粉笔灰落在讲台,这些微小却坚定的瞬间,早已汇聚成撼动时代的力量。就像蝴蝶扇动翅膀时从不计算风的阻力,心怀信念的人,终将在前行中遇见生命的奇迹。

作者:东莞市光明小学 五年级 12班 陆榆;指导老师:张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