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东莞市东莞中学 刘俊成《星火燎原处 心灯照夜行》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4-15 17:19:07
夜色最浓时,天边总亮着第一颗星。1934年的赣南山区,八万红军举着火把踏上征途,草鞋踏碎霜花,枪膛里跳动的不仅是子弹,更是燎原的信念。这支队伍背负的不仅是行囊,更是整个民族对光明的渴求。他们在湘江血色中突围,在雪山寒风中跋涉,让信仰的火种在暗夜中生生不息。
钱学森收到"克利夫兰总统号"船票那年,洛杉矶的枫叶红得惊心动魄。他推开麻省理工学院的玻璃窗,望见大洋彼岸的晨光正刺破云层。五年辗转,当他终于站在酒泉戈壁滩上时,怀表里珍藏的已不仅是加州理工的公式,更是用信心浇筑的归航轨迹。东风导弹划破长空的轨迹,是科学报国最璀璨的方程式。
1979年的深圳南头半岛,推土机的轰鸣惊醒了沉睡的滩涂。建筑工老周在蛇口工地守夜时,总爱数对岸香港的灯火。他泥浆斑驳的笔记本上,歪歪扭扭记着:"今天打下第108根桩,明天要浇灌自贸区的地基。"四十年后,当他站在平安大厦观景台俯瞰霓虹之海,当年夯进混凝土里的不仅是钢筋,更是对春天的笃定。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控制大厅里,90后工程师小林紧盯屏幕。当长征五号尾焰点燃南海夜空时,她想起大学实验室里彻夜调试的代码,想起前辈们在戈壁滩用手摇计算机算出的轨道。此刻穿梭在数字洪流中的,不仅是现代科技的光速,更是三代航天人接续传递的信心密钥。
从瑞金到酒泉,从蛇口到文昌,信心的密码始终在华夏大地上流转。它藏在红军战士磨破的绑腿里,熔铸在科学家的计算尺上,浇筑在建设者的混凝土中,如今又化作年轻一代键盘上跃动的字节。当北斗卫星掠过北纬23度,我们终于懂得:照亮前路的从来不是炬火,而是亿万颗跳动的心灯。心中有光的人,终将走成这个时代的银河。
作者: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16班 刘俊成;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