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校”授牌仪式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AI技术如何有效赋能基础教育,又如何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变革,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成了当下AI深度融入教育的聚焦点。
4月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与学校改进中心、东莞市凤岗益田实验小学联合主办的“AI赋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凤岗益田实验小学举行。
研讨会旨在深入探索AI技术推动基础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加速教育领域变革步伐;同时,展示跨学科、跨区域的综合性教育研究与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的成果成效。该基地由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学校改进中心联合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依托三所高校的优质学术资源与专业研究力量构建。
来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吉林、四川、云南、东莞等各地专家和师生共4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11场分享
碰撞出AI与教育融合的思想盛宴
■东莞市凤岗益田实验小学校长马方原
本次研讨会由凤岗益田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方原主持。研讨会前,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史宁中教授回顾了40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历程,指出了当下AI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挑战,并以数学学科为例,提出应利用AI赋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提质,对AI赋能不同学科上提出了期待。同时,作为凤岗益田实验小学发展的决策者与见证者,对学校的办学成效以及本次研讨会主题表示了高度认可。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与学校改进中心,联合为香港培英中学、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四川省科学城春蕾学校、深圳市龙岗区怡翠实验学校、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等六所授予“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校”称号。此次授牌标志着一个由三所知名高校引领,以凤岗益田实验小学为基地,涵盖六所全国范围内学校的“三位一体”教育改革实验格局初具雏形。
■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院长吴冠军
研讨会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研究院院长吴冠军;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率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伟;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尹弘飚;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东北师范大学前副校长,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柳海民;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董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亮;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公平与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苏启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2024年度“香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苏慧丽;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华中卓越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长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元晖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敬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张曙光;《中国教育学刊》首席编辑,编审吕允英等专家学者,聚焦于“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建设”“AI赋能教育的理念革新与方向探索”以及“AI驱动的教育实践创新与伦理审视”三大核心议题,先后呈现了11场精彩纷呈、质量卓越的分享,让与会教师们沉浸于一场思想的盛宴。
8场课例
生动示范AI技术教育改革创新
如果说研讨会上专家们的讲座是引领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盛宴,凤岗益田实验小学现场8堂课例展示,则是AI赋能课堂创新的探索实践样本。
■语文学科示例课,利用AI辅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的评价和修改
本次研讨会特别安排了利用“AI教学链”赋能全学科、全环节的课堂教学观摩。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8个学科,共同展示了近一年来凤岗益田实验小学在AI赋能课堂教学方面的实践探索,引起了专家、教研员及现场参会人员的高度关注。
主会场的语文教师于红带来《学弈》一课,借助即梦软件,实现历史人物“活”在课堂;DeepSeek和即梦软件结合,将文字生成图画,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利用豆包辅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的评价和修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质高效。
■数学示范课,借助“即梦AI”构建印象派评分历史情境
数学教师段旭带来《平均数的再认识》一课,借助“即梦AI”构建印象派评分历史情境,借助“Kimi AI”引导学生展开方案探究,激发思考评分的公平性;运用“Cursor”开发可视化页面,呈现模拟评分轨迹,帮助学生理解截尾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意识。
英语教师李梧桐带来英语课《Imagine The Future》,巧妙运用豆包与即梦AI软件,带领孩子们跨越时空界限。通过可视化的AI工具,将孩子们的未来具象化,化作生动的未来图景。当语言与想象交织成画,不仅让英语学习跃然屏上,更在稚嫩心田播撒下探索未来的种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梦想世界的设计师。
音乐教师宋家乐带来《陕北绿了,百姓笑了》音乐欣赏课,借助“陕北日记”和AI图片、AI音乐生成软件,实现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转化为直观可视化图片,再以图片为灵感进行音乐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AI软件辅助教学,评价学生创编成果,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创造力,深化其对歌曲旋律及陕北文化的理解。
体育教师战洪亮带来《篮球——挡拆战术+3V3比赛》,为学生创设NBA情境,借助大语言数据模型,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和篮球专项数据进行分析,为学生生成匹配的篮球明星;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布置作业环节,通过提示词的不同,利用AI生成学生的个性化训练方案,为学生提高篮球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美术教师朱峥带来项目化课程《动物园开放日活动海报设计》,借助元宝APP和学生一起头脑风暴,用即梦图文生成功能把设计创意可视化,生成作品素材。
科学教师刘博在《AI智造·小小工程师:运输小车设计挑战》课程中引入AI豆包软件,为运输小车2.0版本设计优化提供新思路,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理化信息工具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杨敏珊带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课,以校园内熟悉的宇树机器狗导入,用情境化实践激活知行合一,借助AI软件在课前梳理中国创造背后的研发故事,在课中生成致敬先驱者的数字海报,实现“知识探究—情感共鸣—实践创新”的三维整合,彰显了“技术赋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创新潜力。
课后,高校专家,省、市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8堂课例,借助数据驱动的AI分析技术,实现了备课的精准化;运用多模态人工智能工具,推广了既低成本又高效便捷的AI课堂教学方案;通过AI技术与学生的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欲望和思辨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利用AI评价的多元化与全面性特点,为教师精准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不同的学科,所展示的AI赋能的环节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对未来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同时,专家们还对AI赋能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和期待。
3大主线
构建全场景全流程AI教学体系
■与会专家合影
在AI赋能教育教学的探索创新中,凤岗益田实验小学积极主动拥抱AI时代,率先探索。
早在2024年,学校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与学校改进中心,依托三所高校的优质学术资源与专业研究力量,构建起跨学科、跨区域的综合性教育研究与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该基地旨在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深度探索与实践,达成课程模式创新开发、教育成果广泛推广以及研究数据精准采集等多元目标。
“基地成立半年来,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成效,这次研讨会也是我们展示成果成效的一次机会。”马方原介绍,AI赋能教育教学,学校始终在扎实和逐步推进。
2025年3月4日,学校召开“AI赋能教育文化年”2025学校年度规划发布会。该规划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围绕“智能环境筑基、教师能力提质、学生发展赋能”三大主线,构建全场景、全流程的AI赋能教学体系,力争打造成为区域智慧教育示范校,为每一位师生提供个性化、高效化的成长支持。
AI赋能,履道逐新程。马方原表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校和AI赋能基础教育实践基地,在探索实践AI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校将继续秉承尊重教育的理念,持续深化AI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创新应用探索,深度围绕三大核心,推广凤岗益田实验小学在人工智能助力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广东省的基础教育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