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春日美食:青团飘香,传承古韵与温情
东莞+-道滘视窗 2025-04-15 15:29:14

■凤姨拉着街坊一起做青团 道滘供图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迈进,道滘镇的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清香,那是春天的信使——青团散发出来的诱人气息。近日,记者深入道滘,探寻这一季节性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与独特制作工艺。

青团,这一源自江南的传统食物,如今已成为岭南人餐桌上迎接春天的标志性美食。别看它小巧玲珑,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在古代,青团备受达官显贵的青睐,甚至不惜派人远赴江南,快马加鞭将其带回,只为品尝一口春天的滋味。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赞叹:“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详细记载了青团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历经岁月变迁,青团的祭祀功能逐渐淡化,转而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网红美食。

在道滘,凤姨制作的青团远近闻名。为了揭开青团软糯Q弹的奥秘,记者来到凤姨家中,现场观摩制作过程。青团的粉皮是关键所在。制作时,需选取新鲜艾草,洗净后留下嫩叶去除梗茎。锅中水烧开后,放入艾草进行汆烫,为了让艾草保持翠绿,凤姨透露了她的独门秘方——煮的时候加入适量苏打和盐。汆烫2分钟后捞出,再将艾草泡入冷水中3分钟。随后,将浸泡后的艾草用搅拌机榨汁,搅拌时间需保证2分钟,以确保汁液颗粒足够细。按比例将艾草汁倒入糯米粉与粘米粉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冷水,全凭经验和手感,直至面团不粘手为止。此外,凤姨还强调,要让青团粉皮软糯香口,还需加入澄粉和猪油。若难以买到猪油,也可用牛油代替。

在包馅环节,凤姨遵循传统,准备了红豆馅、芋泥馅、肉松馅和芝麻花生馅。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软萌绿胖子”在凤姨手中迅速成型。青团蒸煮同样有讲究,需水滚后下锅,猛火蒸十分钟,其间要严格注意火候,否则青团容易变得松垮扁塌。刚出笼的青团热气腾腾,艾草香与糯米的清甜相互交融。此时,用毛刷给每个青团抹上花生油,不仅能锁住热气,还能让青团呈现出琥珀般的光泽。切开一个青团,扎实的红豆沙馅映入眼帘,吃起来清甜软糯,馅料绵密,甜而不腻。凤姨介绍,她经过多次研究,开发出了低糖配方的红豆馅,迎合了现代人的健康饮食习惯。

当问及为何总喜欢拉着街坊一起做青团时,凤姨笑着说:“一个人做没什么意思,大家一起才热闹。雪姐会熬猪油,小明懂炒芝麻花生,一群姐妹凑在一起,分享制作经验,交流改良配方,多有意思。”在她的手机微信群里,满屏都是姐妹们分享的青团照片和讨论的改良方案。

青团不仅是道滘人春天里的味觉享受,更是邻里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承载着道滘的本土情怀与文化底蕴。在这个春天,道滘镇的居民们通过制作和品尝青团,传承着古老的美食技艺,延续着深厚的邻里情谊。

文字:记者 刘维佳 通讯员 叶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