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论新时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东莞+ 2025-04-11 11:50:2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落实,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务实之举。从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这场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已走过十余年历程,深刻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与社会面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务实的工作举措,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一、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内涵与时代价值

中央八项规定的本质在于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破解长期困扰党的作风顽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反复告诫全党“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中央八项规定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通过规范调研、会议、出访等具体行为,将“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生命线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开篇之作。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徙木立信”的政治勇气,从改进工作作风切入,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这一决策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深意在于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中央八项规定以中央政治局为切入点,通过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自觉,更构建起以上率下、层层传导的责任链条。

十余年的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从2013年查处2.4万余起问题到2024年查处22.5万余起问题,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力度的持续加强。截至2025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38个月公布月报数据,彰显了党中央“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的坚定决心。这些数据不仅是作风建设成效的量化体现,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动注脚。

二、清醒认识作风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四风”问题具有“易反弹、难根治”的特点,顽固性反复性依然存在,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从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看,有的躲进“青纱帐”违规吃喝,有的以调研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这些现象表明,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作风建设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从思想根源剖析,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仍存在偏差。从近年查处的案例看,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阵风,有的抱有“闯关心理”,觉得熬过风头就能松口气;有的甚至认为作风问题是小节,与腐败问题无关。这些错误认识必须通过学习教育正本清源,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劲歇脚的念头。

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制度规定在落实中打折扣、搞变通。比如,有的地方为应付检查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单位公务接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些问题暴露出制度刚性约束不足、监督问责乏力等深层次矛盾。

三、以系统思维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以“政治自觉”筑牢思想根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禁令清单,而是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东莞各级党组织须将学习教育融入日常,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政治内涵。特别是要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查摆“四风”问题,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

二是以“问题导向”深化整治,构建风腐同查同治的长效机制。作风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需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如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新型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从腐败案件中深挖作风问题,从作风问题中排查腐败风险,实现“查一案、治一片”。

三是以“宗旨意识”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东莞正处于深化改革攻坚期、产业转型关键期,尤其需要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要坚决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精简不必要的考核评比,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深入企业车间、项目一线破解发展难题。只有将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党建与统战理论教研部教师)

文字:邹蒲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