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扩优提质,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
东莞+ 2025-04-09 17:05:24

4月9日上午,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人民政府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工作推进会在塘厦镇举行。

会议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赋能教育扩优提质,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标志着市镇两级携手探索教育综合改革迈入实质性阶段。

市镇共建十大项目,锚定三年行动蓝图

推进会上,市教育局与塘厦镇共同签署《市镇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包括合作目标、合作内容、组织实施和其他约定事项等部分。

其中,最核心的合作内容包括十个方面,分别为:

一是高标准建设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塘厦小学,引入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实现管理、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共享。

二是设立广东省中小学万飞名校长工作室塘厦工作站。发挥省级名校长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三是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基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与知名科技企业开展智慧教育合作,探索数智作业、五育评价、教育大模型等创新应用。

四是设立东莞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整合临深片教研资源和力量,补齐初中教研工作短板,组织学科教研员做好驻点协调、蹲点指导、项目推进等工作,为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五是设立“未来名师学院”。开设“大先生”四季讲坛,邀请国家级教育名家讲座,建立种子教师研习营,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

六是开展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遴选全市优质公办学校,组建公办民办联合教研共同体,共同培育一批优质教育教学成果。

七是探索建立镇街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探索将塘厦办学规模较大的公办小学改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因地制宜整合各学段教育资源,实现学位资源高效配置与利用,精准做好各学段迎峰工作。

八是推行集约节约建设公办学校。支持塘厦镇参照中心城区建设标准集约节约新建公办学校,补齐公办学位缺口。

九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将市电子科技学校建设成产教融合、职普融通、体育艺术特色人才培养先行示范校。

十是建设优质高校生源基地。推动塘厦中学与知名高校共建生源基地,为知名高校输送优质生源。

按照协议,市教育局和塘厦镇成立推进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重点事项落地落实。

破解教育难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东莞近年来常住人口突破千万,基础教育在校生近170万,其中非户籍学生占比近六成。塘厦镇作为东莞东南临深门户,户籍人口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对教育资源提出更高要求:学位供给压力加剧、师资结构性短缺、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

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连续多年超额完成教育扩容任务,2024年,东莞更提出以“莞邑良师”建设为牵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此背景下,市教育局与塘厦镇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既是落实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基层实践,也是推动东莞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跃升的关键举措。

市镇协同破题攻坚,赋能教育扩优提质

一、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市镇协同破题攻坚

基地整合市镇教研员、高校专家资源,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分学科和学段开展专题培训,建立教研员驻校指导机制,为学校提供定制化提质方案。

二、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科技驱动教学变革

基地将深入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市级莞教通、莞易学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与知名科技企业开展智慧教育合作,探索数智作业、五育评价、教育大模型等创新应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

三、未来名师学院:创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学院将开设“大先生”四季讲坛,以“春启”“夏研”“秋悟”“冬蕴”为主题开展递进式研修,打造临深片区教育名家大讲坛。建立种子教师研习营,以“1+1+3+N模式”(即一名教授+一位名师+三名骨干+数名学员)开展团队研习,培育30-50名种子教师。开展临深片区莞邑良师沙龙,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松湖校长说”辐射到临深片区,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从“扩容攻坚”到“扩优提质”,东莞正以教育之力托举千万市民的幸福感。此次市镇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既是塘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更是东莞建设教育强市的生动注脚。随着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塘厦有望成为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标杆,为“双万城市”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文字:吕晓敢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