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琴澳加快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珠海特区报 2025-04-09 11:34:43

  在南海之滨,横琴正以活力迸发的姿态,展示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更多可能。

  过去一年,横琴年度经济总量突破538亿元,“四新”产业占GDP比重达59.4%,新质生产力蓬勃奔涌;澳资企业数量突破6800户,横琴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经“一线”出入境人员总量超2281万人次、车辆超239万辆次,横琴口岸成为联通大湾区的重要枢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试验田”,横琴这座面积仅约106平方公里的小岛,不仅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提供了空间腹地,更站在探索制度型开放的浪潮前沿,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索提供“横琴样板”。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步入第二阶段,下一步横琴该如何找准自身的先导优势,围绕“澳门+横琴”新定位加快布局,在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拔得头筹,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岛。记者 曾遥 摄

  融合 “小分线”见证制度“大跨步”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版图下,区域间的合作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既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也是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难点所在。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横琴使命不凡。如何突破制度桎梏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如何弥合制度差异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高地,横琴的“先行先试”至关重要。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小麟看来,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区,横琴在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具有先导地位,也具有其独特性和相对优势。

  一方面,国家对横琴有“量身定做”的建设规划与政策安排,如实施分线管理等部分政策领先大湾区,属“一国两制”条件下的首创之举,非常有利于横琴加快粤澳合作走深走实,有利于推动合作区率先提升国际资源集聚、配置的能力。

  另一方面,横琴的“主线任务”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土地资源有限、产业结构单一等澳门发展的“痛点”问题。基于澳门的发展历史,横琴在通过粤澳合作加强与葡语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引流”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2024年3月1日起横琴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境内趋同关外”随即成为贯穿横琴发展始终的关键词。横琴,这剂开给澳门的“良方”成效日显,弥合“两制之异”为“两制之利”的开创性举措,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两地深度合作的发展势能。

  数据是展现“一国两制”制度下琴澳合作创新活力最直观的方式。2024年,经“一线”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车辆均同比增长超30%,“二线”日均约5.3万辆次车辆高效出区;103家单位获得免税进口主体资格,免税货物进出口值突破2.6亿元……

  原本受到制度壁垒掣肘的琴澳两地,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中迎来新机遇,也成为观察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时代切片”。

  联通 “小账户”联通国际“大市场”

  横琴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其制度创新的活力正“传导”至各个领域。近年来,横琴加快打造趋同澳门、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跨越两个关税区、两种货币、两种法律制度的经贸活动,在濠江两岸愈发火热频繁。

  2024年5月,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落地,并逐渐将澳门国际自由港的优势最大化延伸至横琴。

  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合作区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澳资企业,也是首批享受到EF账户政策红利的横琴本土企业。“有了EF账户,企业可以快速地跟海外客户进行资金对接,也可以便捷地将境外资金引入横琴支持产业发展。”跨境说首席执行官周运贤表示,这一举措极大节省了企业经营的资金成本,也让企业收获了更多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

  路通人和,道通业兴。如今,一座“金融桥”横跨琴澳,串联起横琴、澳门和世界。一笔笔跨境资金通过EF账户体系高速便捷流转,横琴在探索金融市场高度开放上又实现了一次重要突破。据统计,2024年,合作区进出口总额257.49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41.48亿元,同比增长16.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1亿美元,同比增长0.3%。

  如果把境内外资本比作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气”和“血”,那么重点产业项目就是推动城市经贸往来的“骨架”和“肌肉”。

  三年多来,空中客车直升机、字节跳动、希音、宁德时代等国际企业纷纷布局落子,琴澳多元产业矩阵不断扩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一边大力“引进来”,一边大步“走出去”,一次次握手签约,一个个项目落地,背后是横琴国际化潜力的加快释放。

  如今,南光(横琴)物流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封顶,澳门国际机场横琴前置货站项目即将动工……随着仓储、货运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澳门有望携手横琴成为新的出海“桥头堡”。

  探路 “小横琴”折射湾区“大未来”

  珠三角九市是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香港、澳门拥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横琴凭何脱颖而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弄潮儿”?理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涵是关键。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内涵上主要强调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强化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打造更加优化的开放合作环境。”董小麟认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原有的某些制度性差异不是推进开放合作的障碍,恰是促进开放型制度创新的有利契机,琴澳一体化为横琴带来了制度创新的迫切需求和应用环境。

  琴澳跨越制度壁垒的“双向奔赴”,反而加快了从观念创新到落地实施的制度创新进程,也对我国其他有条件推进“一国两制”制度有机对接的地区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提供了新的启迪。

  董小麟进一步指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要把制度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海内外资源配置能力和发展效益提升。

  横琴实施分线管理政策以来,粤澳两地在跨境合作机制的“软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上均深化了“无缝对接”的速度与效能,这套以协同配合、集成创新强化系统效能的方法论经过了实践检验,在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值得普遍重视。

  琴澳进一步深融,是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横琴考察期间,明确提出检验合作区开发建设成效的“三个看、三个有没有”标准,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合作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围绕“澳门+横琴”新定位,横琴还能在哪些领域进行突破,具体有哪些可行路径?

  “在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方面,推进粤澳两地全时空全领域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强化统筹推进联动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推进开放平台的体系化建设。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从供给侧、需求侧‘双管齐下’优化提升海内外消费资源配置能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打造国际消费枢纽。”董小麟建议。

  可以预见,探索以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成为“澳门+横琴”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横琴这座创新之城,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留下新的注脚。

  ▊本期观察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董小麟:

  推动琴澳一体化 扩展国际朋友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具有先导地位,在建设内涵上有更高标准。横琴下一步发展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澳门+横琴”发展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要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需要横琴加快深化“一国两制”的发展绩效,提升横琴深化粤澳合作的显示度,从制度创新、科技与产业创新、民生发展环境创新方面孕育新的发展亮点。

  要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需要横琴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要求,注重因地制宜系统谋划横琴“四新”产业发展路径,以“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协同提升立足湾区拓展全球具有横琴特色的高质量资源配置能力,在联动大湾区促进湾区西部发展方面打造新引擎。

  要成为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需要横琴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更深度的制度链接,并且在建立与葡语经济体的高质量经贸合作平台的同时,助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化中欧、中拉美及与RCEP特别是东南亚等地的开放合作,主动扩展国际区域间朋友圈范围。

采写:记者 李美琪 李灏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