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源头管控
严格准入管理
抓行政许可,重点把控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标准、经营条件等合规性,组织工作人员和第三方专家对申办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标审查。同时,聚焦重点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购销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等内容,启动对2021年以来发证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许可条件进行现场复核,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许可条件等违法违规问题立即整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受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12家,非药品类易制毒备案3家、注销3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11家。
抓企业责任,组织辖区25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述责述安工作会议,通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汇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等工作落实情况,强化企业主体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企业互相借鉴学习,同时,东城应急管理分局组织开展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全覆盖培训3场。
2
强化隐患排查
严格监管执法
在生产端方面,采取聘请专家指导服务的方式,对街道范围内在册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全覆盖,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在安全距离、设备工艺、平面布局、自动化等方面的安全改造,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企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和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的双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1541人次,检查企业744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78处。
在使用端方面,实施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分级管控机制,督促不同类别企业分别设置危险化学品仓库、中间储存仓库或者专用储存柜,组织专职安全员每季度落实一次全覆盖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检查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963家次,发现并整治隐患4000多处,通过拉网式的排查有效治理了一批危险化学品中间仓在存放、管理、使用上的问题,严格控制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量。
在执法端方面,保持对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结合“小化工”整治专项行动,对接市场监管系统获取辖区涉及胶粘剂、油漆、油墨、新材料等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充分发挥“莞·基础”排查作用,采取线上监控平台巡查+线下“四不两直”抽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小作坊、黑工厂、黑仓库。同时加强与兄弟镇街分局的联动合作,根据线索推送,对疑似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开展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共立案调查涉及非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案件8宗,实施行政处罚90多万元,多部门联合排查“黑油”35处,累计查处“黑油”22.44吨。
3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风险智能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