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三个“强化”,严格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监管
东莞应急管理 2025-04-09 11:34:02
为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东城街道积极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三个强化”为抓手,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到使用环节的全链条监管,依托“莞·系列”平台科技赋能,推动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迈入精细化阶段,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1

强化源头管控

严格准入管理

 

抓行政许可,重点把控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标准、经营条件等合规性,组织工作人员和第三方专家对申办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标审查。同时,聚焦重点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购销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等内容,启动对2021年以来发证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许可条件进行现场复核,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许可条件等违法违规问题立即整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受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12家,非药品类易制毒备案3家、注销3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11家。

 

图片

 

抓企业责任,组织辖区25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述责述安工作会议,通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现场汇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等工作落实情况,强化企业主体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企业互相借鉴学习,同时,东城应急管理分局组织开展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全覆盖培训3场。

 

图片

 

抓服务支撑,推动辖区25家危险化学品许可企业购买安责险,指导保险机构在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中强化生产安全事故排查服务,累计排查整改隐患61处,有效提升事故预防服务质效。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检查督导工作指南》,联合市督查组对辖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施检查,结合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完成重大危险源督导检查、专家指导服务等专项行动。行动中,共发现隐患闭环整改22处。

 

2

强化隐患排查

严格监管执法

 

在生产端方面,采取聘请专家指导服务的方式,对街道范围内在册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全覆盖,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在安全距离、设备工艺、平面布局、自动化等方面的安全改造,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企业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和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的双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1541人次,检查企业744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578处。

 

图片

 

在使用端方面,实施工业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分级管控机制,督促不同类别企业分别设置危险化学品仓库、中间储存仓库或者专用储存柜,组织专职安全员每季度落实一次全覆盖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检查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963家次,发现并整治隐患4000多处,通过拉网式的排查有效治理了一批危险化学品中间仓在存放、管理、使用上的问题,严格控制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量。

 

图片

 

在执法端方面,保持对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结合“小化工”整治专项行动,对接市场监管系统获取辖区涉及胶粘剂、油漆、油墨、新材料等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充分发挥“莞·基础”排查作用,采取线上监控平台巡查+线下“四不两直”抽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小作坊、黑工厂、黑仓库。同时加强与兄弟镇街分局的联动合作,根据线索推送,对疑似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开展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共立案调查涉及非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案件8宗,实施行政处罚90多万元,多部门联合排查“黑油”35处,累计查处“黑油”22.44吨。

 

图片

 

3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风险智能化管控

 

根据市应急管理局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的总体部署,本辖区全面深化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系统应用,整合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莞·危化”智慧监管平台,实现7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生产企业及重点经营单位安全监测数据全量接入。按照《危险化学品重点场所视频监控技术规范》,在生产车间、仓储区域、罐区、装卸作业区、中控室、厂区主干道及高位点位等关键部位布设智能监控设备,通过市级数据平台实现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与可视化管控。

 

图片

 

依托“莞·系列”信息化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电子台账,运用五级三方协同机制构建“任务下达-执行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工作开展以来,在重点时段向相关企业定向推送安全生产操作指南、隐患自查清单及警示教育材料,累计推送频次达5次以上,切实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