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书盛行、占据97%阅读市场的当下,东莞莞城的一条老巷里,却有一家散发着独特魅力的纸质书店——昨日书店Genstern Bookstore。而这家书店的背后,是主理人姜姜和她伙伴们对阅读的执着热爱与坚守。

改造:让老楼变身阅读港湾
东莞中学旁的小巷,承载着无数学生的青春记忆。曾经,这里的一家快餐店是莞中学子们课余改善伙食的“第二饭堂”。如今,老旧的居民楼在姜姜和合伙人的巧手下,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年轻人的“解忧杂货铺”。

姜姜精心打造着书店的每一处角落。复古的红砖外墙、米黄色的装饰、蓝白的书刊、不同色系的小房间,营造出温馨的氛围。走进店内,一楼色彩鲜明的购书区和阅读角摆放着经过她精挑细选的书籍。这些书避开了畅销书和成功学鸡汤,每一本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等待着有缘人来发现。
二楼是预约制自习室,定制的长桌高度、墨绿色落地灯的光线、沙发的倾斜角度,无一不是经过反复考量。“我们希望来这里的朋友,能在这个空间找到亲切感、信任感、愉悦感和舒适感,逃离日常的麻木与虚无。”姜姜说道。
二楼朝西的小阳台,更是充满魅力。晴天午后,暖阳倾洒,对面东莞中学篮球场上学生们活力四射的身影,总能勾起人们对学生时代的回忆。不少莞中校友来到这里,坐在小阳台上,在回忆往昔的同时享受当下的宁静时光。

坚守:营造纯粹阅读空间
在拍照打卡之风盛行的今天,姜姜希望昨日书店能保持纯粹的阅读氛围。“书店是为热爱阅读的人打造的,阅读的纯粹性不应被快门声和滤镜破坏。”她说。
为此,书店以“无干扰”为设计理念,划分动静阅读空间。读者只需消费一杯饮料,就能在书店一角享受半日悠闲时光。在“内卷”严重、人们注意力愈发分散的时代,书店的自习室成为了难得的“专注空间”。在这里,人们能暂时摆脱外界的纷扰,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就像找到了一个“人间清醒小屋”——毕竟,在人均注意力只有8秒的短视频时代里,能专注三小时以上可以算是“超长待机”了。

此外,姜姜还发起了BOTD(book of the day)活动,鼓励人们打破阅读场景限制:打工人在早高峰的地铁上举着《瓦尔登湖》对抗信息流;大学生捧着《悉达多》在公园感受阳光;小情侣约会时共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这场“随地大小读”活动得到不少年轻人的支持。比起在社交媒体上晒自拍,展示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成为了一种更具格调的分享方式。

创新:构建阅读交流社群
姜姜深知,独立书店不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平台。因此,昨日书店会不定时举办放映会、读诗会等活动,邀请不同身份的人线下相聚,围绕某本书或某种文化现象展开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未来,书店还计划开展文化沙龙,深入探讨与书相关的各类话题。
“我们欢迎来店里的客人与我们一起谈话,有时候不同思维的碰撞会产生不一样的美好成果。”姜姜说。在网络流量主导的时代,她希望通过书店,重建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对话和联系。

姜姜和她的伙伴们在莞城老巷里,用热情和努力守护着这份“低效率”的浪漫。他们打造的昨日书店,不仅是一个纸质书的乐园,更是年轻人心灵的栖息地。下次当你路过莞中,不妨走进那条小巷,去昨日书店感受姜姜为大家营造的阅读温度,享受一段惬意的阅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