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莞市农资交易“交审分离”系统切换暨新系统全面启用发布会举行,标志着东莞成为省内首个把农资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统一管理的地级市。
人们常说,镇街强则东莞强,村组兴则东莞兴。广东让东莞喝农资交易改革“头啖汤”,很有引领意义和示范价值。东莞是全省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重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镇村经济发达,基层村组积累起十分庞大的集体资产,而且集体资产交易活跃。和中西部普通乡村相比,东莞一些大村、名村掌握的资产,甚至“富可敌镇”。截至目前,东莞农村集体总资产近2800亿元,年交易量超过2.2万宗,年交易额超过310亿元,交易体量位居全省前列。这样庞大的集体资产,如何确保保值增值,确实是现实课题。东莞解答好这个课题,对于全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以及全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示范引领意义。
农资“交审分离”,既是一种数字化技术创新,也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改革通过制度重构与数字化赋能,实现了集体资产交易透明化与保值增值的双重目标,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动能。从“交审分离”的实施效果看,这一农资交易创新效果明显。
一方面,“交审分离”增强了农资交易透明性。传统集体资产交易中,常因信息不对称、监管缺位等问题,导致交易过程不透明、资产价值被低估。“交审分离”系统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实时对接,创新连通“粤公平”“粤农交”平台,实现省、市、镇、村四级数据互通,确保交易流程全程留痕、可追溯。同时,“交易在线上、审核在线下”的相对分离机制,开创了“集约化管理、不见面交易”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干预空间。交易明明白白、村民心情舒畅,基层社区善治可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交审分离”增强了农资溢价水平。可以说,农资交易改革的深层价值就在于,通过市场化配置,激活集体资产,并使其进一步保值增值。推行“交审分离”改革,接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后,农资交易突破地域限制,被推入更大的市场中,实现了集体资产的跨区域价值发现。统一平台汇聚更多竞价主体,东莞村(社区)一地的集体资产得以实现竞争性溢价效应。这已被改革实效所证实,比如,长安镇的乌沙社区蔡屋村裕鑫研发中心项目,是改革试点的受益者,创下了全镇集体资产竞价交易史上单宗面积最大、金额最高的交易项目纪录。
集体收益增加,村民心情舒畅。农资“交审分离”创新,进一步释放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效应,在省市乡村发展中激起阵阵涟漪,后续正向效应将继续释放。长安作为“千亿镇”,推动“交审分离”持续深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