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忠魂永驻!鸦片战争博物馆举行祭扫活动
东莞+ 2025-04-03 14:28:06

2025年清明将至,珠江口春风肃穆,虎门古战场硝烟虽散,英魂犹存。4月2日,鸦片战争博物馆30余名干部职工代表齐聚大人山、威远炮台、沙角炮台三地,以鲜花寄哀思,以鞠躬敬忠魂,在历史长鸣的回响中,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义勇之冢:一腔碧血铸丰碑

清晨薄雾中,鸦片战争博物馆干部职工登上大人山,行至义勇之冢。树木掩映的墓碑前,大家手持菊花,肃然静立,聆听讲解员诵读《清明祭文》,追思英雄壮举。

硝烟散尽,忠骨迁葬于大人山麓,与珠江潮声共守山河。面向义勇之冢,大家深深鞠躬,并将菊花轻放墓碑前。一缕青烟缭绕,恍若当年炮火与今日和平的交叠。

节兵义坟:七十五忠魂归故里

晨光初露,沙角百草山下,节兵义坟肃穆庄严。坟前石碑历经百年风雨,“节兵义坟”四字仍苍劲如铁。1841年沙角之战,陈连升父子率众血战至最后一刻,75位烈士合葬于此。干部职工将鲜花轻放坟前,鞠躬致意,以最朴素的仪式,致敬最炽热的忠魂。“他们无名无籍,但今日我们站立之处,便是他们的故乡。”

义冢:无名忠骨守山河

威远炮台武山南麓的义冢前,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斑驳的墓碑。这里长眠着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无名士兵。无名,并非无魂。这片土地记得每一滴血,每一缕魂。博物馆干部职工列队而立,手持素菊,默哀致敬,任由潮声与风声交织成一首无言的挽歌。

山河无恙,英魂不灭。180多年的岁月,未能冲淡虎门古战场的血色记忆;时代的车轮,更让爱国情怀历久弥新。清明祭扫,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誓言——守护文明根脉,传承英雄浩气,方不负这碧海蓝天、盛世清明。

文字:戴浩光 图片: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