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硬科技+软服务!织就东莞银发“幸福网”
东莞+ 2025-04-03 09:00:43

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东莞这座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城市,正将制造业的精细基因注入民生事业。面对全市超过70万老年人口的“银发浪潮”,东莞以“一张优待卡、一座养老中心、一个智慧平台、一次适老改造”为支点,撬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全方位革新。从免费乘公交到24小时智能守护,从社区养老综合体到居家安全改造,用绣花功夫织就了温暖老年人的幸福网,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养老的东莞实践。

制度创新打破户籍壁垒

清晨,当记者来到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的公交站台,看到几位老人正手持东莞市敬老优待卡等待公交车。头发花白的李阿伯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张优待卡,坐公交免费,我每天都能放心出门溜达,想去哪就去哪,早上没事约上三五好友爬爬黄旗山,运动完以后再一起喝喝茶,日子过得很充实。”说话间,一辆9路公交车缓缓驶来,李阿伯慢慢从口袋里掏出优待卡,在刷卡机前轻轻一晃,“滴”的一声,便顺利乘车。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敬老优待卡发放范围广泛,涵盖了东莞市户籍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非东莞市户籍老年人。东莞市户籍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老年人,非东莞市户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且在莞工作至退休并在莞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和归国华侨老年人),非东莞市户籍中男性年满70周岁、女性年满65周岁且在莞办理了“广东省居住证”或“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和归国华侨老年人),还有非本市户籍在本市居住男性60-70周岁、女性55-65周岁的老年人都有资格申领。

这种包容性设计体现在23项具体优待中:公交免费、景区半价、就医绿色通道……更值得关注的是“跨城互认”机制,持有东莞优待卡的老人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同样享受公共服务便利。

社区养老的“嵌入式”革新

走进沙田镇立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正在带领老人做保健操,智慧大屏实时显示10张床位的体征数据,咸水歌创作室里传来悠扬的岭南民谣……这个2200平方米的“养老综合体”,日均服务约120人次,成为社区长者的“第二个家”。

这种“嵌入式养老”模式正在全市复制。全市114家镇级综合养老中心中,38家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开通绿色就医通道;62家引入社工组织,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在莞城街道,82岁的黄锦波用志愿服务时长兑换了书法培训课程,“教年轻人写毛笔字,让我觉得自己还能发光发热”。

运营模式的创新同样显著。通过“公建民营+公益创投”机制,政府将中心委托给专业机构运营,财政补贴与服务质量挂钩。据介绍,引入专业团队后,服务成本降低25%,老人满意度提升至98.6%。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近年来,东莞市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创新性地推出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成功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的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该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了精准化、便捷化的服务,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成了全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示范标杆。

该平台以“一平台、一中心、一数据库”为核心架构,全面归集了全市约2.6万名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并有效整合了94家居家养老运营主体、48家养老机构及56家助餐机构的资源,实现了服务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通过智能终端“平安铃”,9167名老人能够24小时享受到应急救援、定位呼叫、心理陪聊等全方位的在线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安全难题。

此外,该平台还深度嵌入了“大配餐”服务,全市56家配餐机构为33个园区、镇街的老年人提供了配餐服务。其中,由慈善会资金支持的部分累计达到了约3026万元,累计送餐约666万人次,惠及了全市约1万名老年人。同时,平台还推动了医养结合,与9家医养机构(含2家医保定点单位)实现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

智慧平台的推出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重塑了养老生态。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实施,运营成本降低了20%以上,服务响应时间缩短了50%。其“东莞模式”更是获得了省级的认可,成为全省首个运用大数据实现民政资金全流程监管的案例。截至2025年,平台累计服务人数已超过114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高达99.9%,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老人少忧心”的目标。

适老化改造的精细化实践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东莞市推出了一套全面且贴心的老人居家生活小改造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状况老人的需求,旨在为全市老人打造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

看着斑驳破损的墙面粉刷一新、老化裸露的电线全部更换、装在卫生间的扶手、明亮的窗户……中堂镇袁家涌村的袁伯脸上满是喜悦。过去因房子老旧,袁伯在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经过贴心、个性化的适老化微改造,如今都得以解决,他住进了“幸福家”。这也是中堂镇为了让老人安享居家养老,开展适老化微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说起适老化改造的好处,袁伯笑着竖起大拇指,说道:“感谢民生大莞家,帮我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后更稳了,不容易摔倒,年纪大,一摔倒就不行了,现在安全多了,也更安心了。”

从公交卡到云平台,从综合体到适老化改造,东莞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养老服务的创新之路。应对老龄化,不仅在硬件上投入,更在服务体系、智能应用、人文关怀等维度进行系统革新。当长者在这座“青春之城”安享岁月静好,“世界工厂”正在输出中国养老方案的新范式——既要有科技赋能的“硬实力”,更需以人为本的“软温情”。

文字:王骁 图片:王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