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人③|生命长河中的微尘与永恒
东莞+ 2025-04-02 15:19:11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年纪小,又或者是早熟,每每想到死亡,都会夜不能寐。尤其是想到自己最亲爱的外公外婆有一天会离开自己,都会躲在被窝里抽泣。幸运的是,一直到我长大,上大学、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外公外婆都一直陪伴着我,见证着我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也经常会跟身边的朋友炫耀,快40岁的我还有健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一件事。

然而,人的衰老和离去总是在一瞬间,我一直觉得能活到百岁的外公,在两年前离开了我,享年90岁。外公离去后,外婆的身体也突然垮了下去,一年后也离开了我,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了我回老家探望二老时拍下的照片,那天飘着小雪,地上有点滑,年近九旬的他们手牵着手蹒跚着,5岁的小儿子跟在他们的身边,不时搀扶一下,我在后面幸福地拍照,只愿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印象中自记事开始,我和表弟的寒暑假和周末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外公还没退休,他经常会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穿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车把上挂着一个黑色公文包来接我放学,“雯雯啊,今天幼儿园耍得高兴不?”外公总会这样问我。看《新闻联播》是外公几十年坚持的习惯,表弟晚上7点的时候跟外公抢电视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和表弟最喜欢的那道“外婆的菜”,把酸豆角、猪肉、红辣椒、大蒜剁在一起翻炒而成,食材虽普通,但那是独属于外婆的味道,现在想起来依然垂涎欲滴。每年的生日、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能收到外公外婆的红包,生日红包是雷打不动的,期末考试成绩好也有红包,后来长大了不再是孩童,每年的五四青年节也会收到红包。总之,外婆总能找到理由给我们塞红包。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外公外婆一直是我精神的坐标,他们是老党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起来的干部,他们正直、和善、敬业、不谋私利,从小教导我要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外公活到老学到老,退休二十几年坚持每天看书读报、写文章,年近九旬开始学习用手机,通过手机看新闻,外婆晚年视力几乎为0,但仍然坚持每天听《新闻联播》,关注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考上大学后,我很少还有机会回家,但每每打电话回家,他们听到我的声音,隔着千里都能感受到二老的欢喜和雀跃,外公听力不好,每次打电话我扯着嗓子喊也听不到我说什么,但我能听到他每次都会嘱咐我“雯雯啊,一定要多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本钱。”

一直觉得自己没长大,直到最爱的亲人一个个离去,这几年相继送走了爷爷、外公、外婆,才感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我不再逃避有关死亡的话题,也对人生多了更多的认知和思考,逐渐放下心中的很多执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是一粒极其微小的尘埃,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暂,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拓宽生命的宽度。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又是一年清明时,又回想起外公离去那天夜晚的梦,他笑着跟我告别,跟我说你要长大了,我搂着他哭着叫他不要走,醒来时泪水早已湿了枕头……

(钟欣雯/文 记者 王骁/整理)

 

/作品征集/

从即日起至4月4日,东莞日报社正式开启“清明・怀人”系列文章征集通道。您可将饱含深情的文章,若有能辅助表达情感的图片(非必需)也一并打包,发送至邮箱:85016191@qq.com。请务必在邮件主题处清晰注明:“清明・怀人”+姓名+手机号码,以便我们能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

文字:钟欣雯 王骁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