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全国榜单齐发,深圳宝安成“双料赢家”
读特客户端 2025-04-01 17:32:16

3月31日,国内知名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投中信息首次发布“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研究全国所有GDP超千亿的县级行政区以及经济功能区的创投氛围和发展质量。

其中,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分别以第三、第四、第十的排名进入前10榜单。次日的今日头条同城热搜榜单中,“深圳3个区入选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颇受关注。

同一天,赛迪顾问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报告,宝安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两个“含金量满满”的全国榜单,宝安区皆上榜其中,展现了其一流的创投氛围、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宝安区供图

创新活力满格,宝安实力出圈

“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围绕两大方向,一是区域创投氛围,二是区域发展质量,共设置创新创业水平、创新增长潜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等十项具体指标。

图片来源投中网

赛迪顾问作为国家级智库机构,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本次评价构建了包含“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虽说两个榜单视角不同,但都对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格外关注。而这,恰恰是宝安的拿手好戏。目前,宝安区正在积极搭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企业”发展梯队,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集群为牵引”的创新发展生态,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体系。

2024年,宝安GDP突破53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区拥有5.45万家制造业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高企业7402家,国高企业数量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首位,密度是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

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2024年,宝安区R&D研发经费为177.6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宝安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比约97%,推动专利授权量达3.9万件,居全市第一。这些数字背后,是宝安区对创新的坚定信念和持续投入。此外,2024年宝安区创新平台加速涌现,新增9家国家级平台,总数达15家,居全市第三,各类平台总数795个。

近年来,宝安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支持企业做优做强,资本市场活力持续释放。2024年,宝安区境内外上市公司达80家,位列全市第三。2024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境内新增数量全市第一。

产业集群“成团出道”,宝安布局新赛道

据悉,“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上榜城区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在上榜城区的融资热点行业中,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三大领域脱颖而出。

以宝安为例,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制造强区,宝安区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产业上,宝安激光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PCB产业全国十大集聚区之首;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实力不容小觑。

图片来源欣旺达

在新兴产业上,宝安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年初,宝安印发实施《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锚定“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布局未来发展。

“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立足宝安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打造标识度强的产业名片,提升产业显示度和集聚度。其中,“视”是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半”是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工”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备”是发展高端装备、智能终端;“海”是发展海洋经济,“陆”是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是发展低空和空天产业,“网”是发展网络与通信。

为促进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宝安还从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创新优化企业服务方式等多个关键维度入手,继续擦亮宝安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特别是要通过“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等举措让好企业有土地可用,成立“宝安区民营经济(企业)服务中心”与“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等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企业服务。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