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旅游已然成为大众美好生活的“标配”。当前,东莞正凝心聚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进发。

在城市间的文旅竞争空前激烈的大背景下,东莞如何突出重围,收获旅游业带来的“泼天富贵”?发挥自身非遗资源丰富的优势,玩转“非遗+旅游”,推动“跟着非遗游东莞”,是突围路径之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强调文旅双向赋能、共生共荣。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人文魅力,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依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非遗热”持续升温,“非遗游”随之兴起。去潮汕看热血沸腾的英歌舞,赴甘肃赏精彩纷呈的社火表演……如今,非遗不只是“地域符号”,更是“流量密码”,“为一项非遗赴一座城”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出圈”的非遗项目成为引流的核心要素。

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东莞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4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67项。这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非遗项目,是东莞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理应在保护好、传承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使其成为引客入莞的“法宝”。
如何玩转“非遗+旅游”?《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指明了方向,如突出门类特点,找准各门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融入旅游空间,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将非遗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
创办粤港澳非遗墟市、打造“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推出“寮步莞香文化之旅”等非遗旅游线路……近些年来,东莞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扎实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在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尤其是立足东莞龙舟月,玩转“体育+文化+旅游”,让游客一站式全链条体验全国最“长”龙舟月的精彩,东莞龙舟持续“出圈”,晋升全国“顶流”。
实践证明,“非遗+旅游”大有可为。东莞有条件也有底气在推动“跟着非遗游东莞”中干出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