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未来·聚势谋远①丨烟火升腾势正酣,夜经济点亮“不夜桥头”
东莞+ 2025-03-30 19:49:58

 编者按 

千帆竞发浪潮涌,蓄势腾飞正当时。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桥头镇正以奋进之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景展现桥头镇在产业升级、项目攻坚、招商突破中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现推出“桥见未来·聚势谋远”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报道将深入产业园区、建设一线与企业车间,通过深度访谈、数据解析与案例剖析,解码桥头镇如何以项目建设筑牢发展基石,以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以招商质效激活增长引擎,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桥头样本”。敬请关注!

夜幕悄然降临,华灯依次初上,桥头镇的精彩夜生活方才启幕。街道之上,人潮涌动如织;夜市之中,香气四处弥漫;广场之上,歌舞欢乐升平。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正在桥头镇的夜色中徐徐展开。

近年来,桥头镇以“乐购东莞”消费券为引,以年货市集为媒,以“以旧换新”活动为契机,深挖本土特色,巧筑多元场景,让夜间消费活力如春潮奔涌,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盘活资源打造“日+夜”双模式

水果、烧烤、小吃、日用品、服装……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锅勺相互碰撞,摊主高声吆喝,游人欢笑不断,各种声响交织回荡,赋予禾坑村“夜市一条街”浓郁鲜活的“烟火气”。

趁着夜市的火热势头,禾坑村借力“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将禾石路一块闲置空地打造成二期夜市。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盘活闲置土地,禾坑村引入社会力量,投入100万元,把面积达2678.3平方米的禾石路241号空地,改造成“日间停车、夜间夜市”的复合型空间。

白天,此处可容纳几十辆汽车停放,有效缓解周边工业区停车压力;夜幕降临时,它摇身一变,成为集茶饮、轻食、文创于一体的休闲夜市。目前,二期夜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这一创新模式,既缓解停车难题,又通过夜间茶咖、小吃摊位等业态激活消费潜力。

这背后,揭示了消费升级的深层逻辑。禾坑村总党支书记朱兴稳介绍,当下,一、二期夜市每月总营收达15万元,占村集体总收入的8%。夜市收入稳步增长,得益于精准的业态规划与客群定位。一期夜市主打传统小吃,尽显“老桥头味道”;二期引入网红茶咖、文创手作等新潮元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禾坑村的“夜经济”并非凭空而来。村内现有120家企业,约7000名员工,主要分布在第一、第二工业区。产业发展不仅为本地提供稳定就业与税收,更为夜市消费奠定客群基础。工业区员工下班后的消费需求,直接催生夜间经济的繁荣。“下班后约同事喝杯奶茶、吃碗牛杂,已成为我们的新习惯。”一位工厂员工说道。夜市与工业区相互联动,既提升员工幸福感,又间接增强企业人才吸引力。

多元业态激发夜间消费新活力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桥头镇“夜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餐饮、购物等单一消费领域,而是不断拓展边界,向文化、娱乐、体育等多个领域延伸,形成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崭新格局。

桥头路特斯篮球馆、羽帅羽毛球馆等体育场馆,每晚都有众多市民预约场地,尽情挥洒汗水。除球类运动外,桥头镇的健身房、瑜伽馆等场所预约量也持续攀升。桥头镇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举办各类夜间体育赛事活动,点燃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之火。

在桥头文化分馆,桥头镇积极引入优质文化资源,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毛笔书法、二胡、声乐等夜间课程相继推出,深受群众喜爱。课程一经上线选课系统,便迅速被“秒杀”。

电影院、剧本杀、音乐会等元素融入夜间消费场景,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品位。这些多元业态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从传统服务岗位到新兴文化创意岗位,为市民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桥头上悦汇购物中心新增一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00多个;工业路灯笼街闲置旧厂房改造成公共停车场,新增98个停车位……桥头镇各村(社区)多个停车场项目建成落地,包括位于多个商圈的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为市民消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桥头镇的夜晚,灯火辉煌璀璨,活力肆意迸发。“夜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丰富市民夜生活,更为桥头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让这座城镇在夜色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文字:袁健斌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刘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