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军旅生涯教会他“说干就干”的作风,尽管脱下军装,执行力依然刻在骨子里。从公安辅警到创业奶茶店,他最终在公益的道路上找到新站位——一天内自费送出600杯饮品温暖防疫人员、赞助退役军人系列活动、热心参加敬老爱幼活动……道滘退役军人刘家乐,他把部队的雷厉风行,化作公益的行动力,用行动来证明,军人的担当,换个“战场”依旧热辣滚烫。
毅然参军求蜕变
2016年夏天,刘家乐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身边好友都学业有成,自己却还在原地打转,我认为是时候作出改变。”刘家乐说,自己的舅舅也曾经是一名军人,在他小时候便讲述自身的军营日常,让他向往不已。“到现在我还很记得舅舅跟我说的这句话——军营是所特殊的学校,能教会人责任和担当。”就是这句话,在他心中种下一颗立志从军的种子。在刘家乐18岁那年,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他毅然选择了从军,决心通过军营历练追赶同龄人的脚步。
回想五年军旅生涯,吃苦很多,收获也很多。刘家乐最难忘的是2019年争取留队的日夜。白天完成训练后,他每晚都要伏案三小时撰写教案,顾不上白天训练带来的酸楚。“那段时间里,休息时间被极度压缩,幸好也坚持下来,也让我锻炼出不服输的劲头。”刘家乐说。
咬紧牙关 坚定创业
2021年退伍后,刘家乐经历过一段迷茫期。习惯了部队规律的作息和明确的任务,他突然觉得生活没了方向。“人一闲下来就容易颓废,部队教会我要踏实做事,不能混日子。”抱着这样的念头,他一天干两份工作。白天他在派出所当辅警处理社区事务,晚上到朋友的奶茶店打工,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刘家乐表示:“跟累相比,我更希望我的人生能够充实,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凭借半年来在奶茶店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刘家乐认为时机成熟,是时候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于是他辞去辅警工作,接手朋友的奶茶店。经营初期,他几乎泡在操作间里。从白天熬煮茶底到深夜清点库存,他坚持手把手带员工练习:奶盖要打够三圈半才有绵密口感、封杯前必须擦净杯壁水渍、出餐必须要十分钟内……“起初是有员工嘀咕为何要这么较真,后来客流量稳住了他们才明白,那些细节才是留客的关键。”
此外,在创业最吃劲的阶段,道滘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帮扶让刘家乐少走了许多弯路。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带他参加退役军人创业培训,还帮忙对接原料供应商。“那时候天天琢磨成本控制和挖掘客源,根本不知道政府有政策帮扶。”
刘家乐翻出手机备忘录,上面记着培训课的重点:从食品安全规范到客群分析、小餐饮经营要点等等。在刘家乐全身心投入到店铺里之后,店铺客流逐渐稳定并走上正轨。
永不退役的“后勤兵”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对于退役后的刘家乐来说,他将这句话践行在日常中。疫情肆虐期间,曾在派出所当过辅警的刘家乐,比旁人更清楚一线人员的艰辛。
眼见医护人员蹲在路边扒冷饭、执勤民警用冷水提神,便与同伴展开暖心行动——把店铺饮料送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别的帮不上,希望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知道他们的默默奉献,绝不能让他们寒了心。”刘家乐回忆道,最高峰一天内为一线防疫人员送出600多杯饮料。这份坚持被街坊看在眼里,奶茶店逐渐成为“暖心驿站”。
这份心意并未随着疫情结束而消散。如今每逢有敬老活动,总会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敬老院;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举办活动时,总能看到他的小推车载着饮品准时抵达。他送的不仅是奶茶,更是一份“战友”的牵挂。
“我认为退役军人别总想着‘等安排’,街边摆摊也好,开店创业也罢,只要肯干,总能有条出路。最重要的是,就算军装脱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能是脱不掉的。”刘家乐最后说道。这位曾经的“送茶小哥”,就像一位永不退役的“后勤兵”,仍在用滚烫的善意温暖着群众,正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军旅情怀。